《相應部》卷23【禪世界版】

第三篇 諸蘊品

《相應部》卷23【禪世界版】

第二章    羅陀相應(相應二十三)

SN.23.1-46


第一品  第一魔羅品

SN.23.1-10

SN.23.1  魔羅(Mara)經

在舍衛城。 那時,尊者羅陀去見世尊,向他禮敬,在一旁坐下,對他說道:“大德!人們說“魔羅,魔羅”。大德!通過什麼方式,可能是魔羅呢?”

“羅陀!當有色時,就可能有魔羅,或有殺者,或有被殺者。羅陀!因此在這裡,你要看見色為魔羅,看見它為殺者,看見它為被殺者。看見它為一種疾病,為一個腫瘤,為一隻利箭,為不幸,為真實的不幸。那些如是看見它的人才正確地看見。

當有受時……當有想時……當有諸行時……當有識時,就可能有魔羅,或有殺者,或有被殺者。羅陀!因此在這裡,你要看見色為魔羅,看見它為殺者,看見它為被殺者。看見它為一種疾病,為一個腫瘤,為一隻利箭,為不幸,為真實的不幸。那些如是看見它的人才正確地看見。

“那麼,大德!正確地看見的目的是什麼呢?”

“羅陀!正確地看見的目的是厭離(revulsion)。”

“那麼,大德!厭離的目的是什麼呢?”

“羅陀!厭離的目的是冷靜離欲(dispassion)。”

“那麼,大德!冷靜離欲的目的是什麼呢?”

“羅陀!冷靜離欲的目的是解脫。”

“那麼,大德!解脫的目的是什麼呢?”

“羅陀!解脫的目的是涅槃。”

“那麼,大德!涅槃的目的是什麼呢?”

“羅陀!你已超越了詢問的範圍。你沒有抓住詢問的範圍。羅陀!因為生活在梵行(the holy life)中就是以涅槃作為它的立足處(as its ground),以涅槃作為它的目的地(as it destination),以涅槃作為它的最終目標(its final goal)。”

【注】:魔羅(Mara)”,又譯為“摩羅”。別名有魔王,波旬或惡魔等。


SN.23.2  一位眾生(A Being)經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人們說“一位眾生,一位眾生。” 大德!通過什麼方式,一個人被稱為“一位眾生”呢?”

“羅陀!一個人在對色的慾望、貪慾、歡喜和渴愛中,被卡住,被死死地卡住;因此其人被稱為“一位眾生”。一個人在對受……一個人在對想……一個人在對諸行……一個人在對識的慾望、貪慾、歡喜和渴愛中,被卡住,被死死地卡住;因此其人被稱為“一位眾生”。

羅陀!設想一些小男孩或小女孩在玩沙子所築的城堡。只要他們對沙子所築的城堡還沒有缺乏貪慾(lust)、慾望(desire)、喜愛(affection)、渴望(thirst)、熱情(passion)和渴愛(craving),他們會珍愛(cherish)它們,與它們嬉戲,珍藏它們,並且執着它們為我所有。可是,羅陀!當那些小男孩或小女孩對沙子所築的城堡失去他們的貪慾(lust)、慾望(desire)、喜愛(affection)、渴望(thirst)、熱情(passion)和渴愛(craving)時,他們會手腳並用地打散它們,毀壞它們,打碎它們,並不再與它們嬉戲。

同樣的,羅陀!打散色,毀壞它,打碎它,不再與它嬉戲;為了渴愛的毀滅而實踐。打散受……打散想……打散諸行……打散識,毀壞它,打碎它,不再與它嬉戲;為了渴愛的毀滅而實踐。羅陀!因為渴愛的毀滅即是涅槃。”


SN.23.3  導向存在(有)的渠道(The Conduit to Existence)經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人們說“導向有(存在)的渠道,導向有的渠道”。大德!什麼是導向有的渠道呢?什麼是導向有的渠道的息滅呢?”

“羅陀!關於色的慾望(desire)、貪慾(lust)、喜愛(affection)、渴愛(craving)、參與和執取(engagement and clinging)、 諸精神立場(mental standpoints),諸粘附(adherences)和諸潛在傾向性(underlying tendencies):這就稱為有的渠道。它們的息滅就是有的渠道的息滅。

關於受……關於想……關於行……關於識的慾望(desire)、貪慾(lust)、喜愛(affection)、渴愛(craving)、參與和執取(engagement and clinging)、 諸精神立場(mental standpoints),諸粘附(adherences)和諸潛在傾向性underlying tendencies):這就稱為有的渠道。它們的息滅就是有的渠道的息滅。”


SN.23.4 應該被遍知(To Be Fully Understood)經

在舍衛城。 “羅陀!我將給你教導應該被遍知的事物(法),遍知,和具足遍知的人。你要諦聽!你要密切注意!我要說了。

那麼,羅陀!什麼是應該被遍知的事物呢?羅陀!色是應該被遍知的事物,受……想……諸行……識是應該被遍知的事物:這些就稱為應該被遍知的事物。

那麼,羅陀!什麼是遍知呢?貪慾的滅盡、瞋恨的滅盡和妄想痴迷的滅盡:這就稱為遍知。

那麼,羅陀!什麼是具足遍知的人呢?應該說道:阿羅漢,有這樣名字和族姓的一位尊者。這就稱為具足遍知的人。”


SN.23.5  沙門經(1)

在舍衛城。 “羅陀!有這五取蘊。是哪五種呢?即色取蘊……識取蘊。

羅陀!那些不如實地了知這五取蘊的滿足、危險和出離的沙門或婆羅門:我不認為他們是眾沙門或眾婆羅門中的沙門或婆羅門,而且這些尊者沒有親自以證智實現它,在此當生中進入後住於沙門義的目標或婆羅門義的目標。”


SN.23.6  沙門經(2)

在舍衛城。 “羅陀!有這五取蘊。是哪五種呢?即色取蘊……識取蘊。

羅陀!那些不如實地了知這五取蘊的滿足、危險和出離的沙門和婆羅門:我不認為他們是眾沙門或眾婆羅門中的沙門或婆羅門,而且這些尊者沒有親自以證智實現它,在此當生中進入後住於沙門義的目標和婆羅門義的目標。”

可是,羅陀!那些如實地了知這五取蘊的滿足、危險和出離的沙門和婆羅門:我認為他們是眾沙門和眾婆羅門中的沙門和婆羅門,而且這些尊者親自以證智實現它,在此當生中進入後住於沙門義的目標或婆羅門義的目標。”


SN.23.7  入流者(Stream-Enterer)經

在舍衛城。 “羅陀!有這五取蘊。是哪五種呢?即色取蘊……識取蘊。

羅陀!當一位聖弟子如實了知這五取蘊的集起、逝去、滿足、危險和出離時,他就稱為一位不再被下界系縛,在命運中決定以正覺為目的地的入流者聖弟子。


SN.23.8  阿羅漢經

在舍衛城。 “羅陀!有這五取蘊。是哪五種呢?即色取蘊……識取蘊。

羅陀!當一位比丘已如實了知這五取蘊的集起、逝去、滿足、危險和出離,以不執取而獲解脫時,那麼他就稱為一位諸煩惱已盡,已放下重擔,已達到他自己的目標,最終摧毀了存在(有)的種種系縛,通過究竟智徹底解脫的阿羅漢比丘。“


SN.23.9  捨棄慾望經 (1)

在舍衛城。“羅陀!無論對色有何種慾望,無論何種貪慾,歡喜,渴愛 – 捨棄它!這樣,那種色將被捨棄,在根部被切斷,就像棕櫚樹樁,逝去後而不會再有將來的生起。受、想、諸行和識,也是同樣的情形。”


SN.23.10  捨棄慾望經(2)

在舍衛城。 “羅陀!無論對色有何種慾望,無論何種貪慾,歡喜,渴愛,無論何種攀住、執取、心的立足點、執持和潛在趨勢 – 捨棄它!這樣,那種色將被捨棄,在根布切斷,就像棕櫚樹樁,逝去而不會再有將來的生起。受、想、諸行和識,也是同樣的情形。”

第一品第一魔羅品終。


第二品  第二魔羅品

SN.23.11-22

SN.23.11  魔羅(Mara)經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人們說“魔羅,魔羅”。大德!那麼,什麼是魔羅呢?”

“羅陀!色是魔羅。受……想……諸行……識是魔羅。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


SN.23.12  屈從於魔羅(Subject to Mara)經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人們說“ 屈從於魔羅, 屈從於魔羅”。大德!那麼,什麼是屈從於魔羅呢?”

“羅陀!色屈從於魔羅。受……想……諸行……識屈從於魔羅。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


SN.23.13  無常的(Impermanent)經

在舍衛城。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人們說“無常,無常”。大德!什麼是無常呢?”

“羅陀!色是無常的。受……想……諸行……識是無常的。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


SN.23.14  具有無常性的經

在舍衛城。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人們說“具有無常性的,具有無常性的”。大德!什麼是具有無常性的呢?”

“羅陀!色是具有無常性的。受……想……諸行……識是具有無常性的。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SN.23.15  痛苦的(Suffering)經

在舍衛城。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人們說“痛苦的,痛苦的”。大德!什麼是痛苦的呢?”

“羅陀!色是痛苦的。受……想……諸行……識是痛苦的。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


SN.23.16  具有痛苦性的(Of Painful Nature)經

在舍衛城。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人們說“具有痛苦性的,具有痛苦性的”。大德!什麼是具有痛苦性的呢?”

“羅陀!色是具有痛苦性的。受……想……諸行……識是具有痛苦性的。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


SN.23.17  無我的經

在舍衛城。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人們說“無我的,無我的”。大德!什麼是無我的呢?”

“羅陀!色是無我的。受……想……諸行……識是無我的。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


SN.23.18  具有無我性的(Of Selfless Nature)經

在舍衛城。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人們說“具有無我性的,具有無我性的”。大德!什麼是具有無我性的呢?”

“羅陀!色是具有無我性的。受……想……諸行……識是具有無我性的。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


SN.23.19  屈從於毀滅的(Subject to Destruction)經

在舍衛城。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人們說“屈從於毀滅的,屈從於毀滅的”。大德!什麼是屈從於毀滅的呢?”

“羅陀!色是屈從於毀滅的。受……想……諸行……識是屈從於毀滅的。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


SN.23.20  屈從於消失的(Subject to Vanishing)經

在舍衛城。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人們說“屈從於消失的,屈從於消失的”。大德!什麼是屈從於消失的呢?”

“羅陀!色是屈從於消失的。受……想……諸行……識是屈從於消失的。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


SN.23.21 屈從於生起的(Subject to Arising)經

在舍衛城。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人們說屈從於生起的,屈從於生起的”。大德!什麼是屈從於生起的呢?”

“羅陀!色是屈從於生起的。受……想……諸行……識是屈從於生起的。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


SN.23.22  屈從於息滅的(Subject to Cessation)經

在舍衛城。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人們說“屈從於息滅的,屈從於息滅的”。大德!什麼是屈從於息滅的呢?”

“羅陀!色是屈從於息滅的。受……想……諸行……識是屈從於息滅的。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

第二品第二魔羅品終。


第三品  請求(request)品

SN.23.23-34

SN.23.23  魔羅經

在舍衛城。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尊者羅陀對世尊說道: “大德!如果世尊給我簡要地教導法,使我從世尊聽聞法後,我可以獨處、退隱、勤奮、熱忱和堅決,那就好了!”

“羅陀!對於無論什麼是魔羅,你應該捨棄慾望,你應該捨棄貪慾,你應該捨棄慾望和貪慾。那麼,什麼是魔羅呢?色是魔羅。受……想……諸行……識是魔羅。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


SN.23.24-34  屈從於魔羅等經

“羅陀!對於無論什麼是屈從於魔羅的,你應該捨棄慾望,你應該捨棄貪慾,你應該捨棄慾望和貪慾。那麼,什麼是魔羅呢?色是屈從於魔羅的。受……想……諸行……識是屈從於魔羅的。

“羅陀!對於無論什麼是無常的,你應該捨棄慾望,你應該捨棄貪慾,你應該捨棄慾望和貪慾。那麼,什麼是無常的呢?色是無常的。受……想……諸行……識是無常的。對於無論什麼是具有無常性的……對於無論什麼是痛苦的……對於無論什麼是具有痛苦性的……對於無論什麼是無我的……對於無論什麼是具有無我性的……對於無論什麼是屈從於毀滅的……對於無論什麼是屈從於消失的……對於無論什麼是屈從於生起的……對於無論什麼是屈從於息滅的,你應該捨棄慾望,你應該捨棄貪慾,你應該捨棄慾望和貪慾。那麼,什麼是屈從於息滅的呢?色是屈從於息滅的。受……想……諸行……識是屈從於息滅的。

第三品請求品終。


第四品  在附近坐(Sitting Nearby)品

SN.23.35-46

SN.23.35  魔羅經

在舍衛城。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世尊對尊者羅陀說道:“羅陀!對於無論什麼魔羅,你應該捨棄慾望,你應該捨棄貪慾,你應該捨棄慾望和貪慾。那麼,什麼是魔羅呢?色是魔羅。受……想……諸行……識是魔羅。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


SN.23.36-46  屈從於魔羅等經

在舍衛城。 在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世尊對尊者羅陀說道:

“羅陀!對於無論什麼是屈從於魔羅的,你應該捨棄慾望,你應該捨棄貪慾,你應該捨棄慾望和貪慾。那麼,什麼是魔羅呢?色是屈從於魔羅的。受……想……諸行……識是屈從於魔羅的。”

“羅陀!對於無論什麼是無常的,你應該捨棄慾望,你應該捨棄貪慾,你應該捨棄慾望和貪慾。那麼,什麼是無常的呢?色是無常的。受……想……諸行……識是無常的。對於無論什麼是具有無常性的……對於無論什麼是痛苦的……對於無論什麼是具有痛苦性的……對於無論什麼是無我的……對於無論什麼是具有無我性的……對於無論什麼是屈從於毀滅的……對於無論什麼是屈從於消失的……對於無論什麼是屈從於生起的……對於無論什麼是屈從於息滅的,你應該捨棄慾望,你應該捨棄貪慾,你應該捨棄慾望和貪慾。那麼,什麼是屈從於息滅的呢?色是屈從於息滅的。受……想……諸行……識是屈從於息滅的。

羅陀!當如是看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對色體驗厭離,對受體驗厭離,對想體驗厭離,對諸行體驗厭離,對識體驗厭離。當體驗厭離時,他冷靜離欲,通過冷靜離欲,他的心獲得解脫。當得到解脫時,而有“它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歷,該辦已辦,存在的狀態不。” ”

第四品在附近坐品終。


《羅陀相應》終。返回《相應部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Chanworld.org】2017.09.22-2017.11.2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