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部》【禅世界版】KN.5经集3

KN.5.1KN.5.2KN.5.3KN.5.4 KN.5.5


《小部》【禅世界版】KN.5《经集》3
第三品 大品 (KN.5.3)

KN.5.3.1-5.3.12 (共十二章)

Snp.3.405-765


KN.5.3.1 第一章 出家经

Snp.3.405

我将讲述出家,

眼力远见者(the One of Vision)如何出家,

如何在调查研究时,

他赞同出家。

Snp.3.406 

这种在家生活是桎梏,

是尘垢的一种基础;

出家就象一个开阔的空间:

看见这一点,他便出家了。

Snp.3.407 

已经出家后,他避免

此身的诸邪恶行为。

已经舍弃了言语的恶行,

他净化了他的生活之道(Livelihood)。

Snp.3.408 

佛陀前往王舍城(Rajagaha),

摩揭陀国人(Magadhans)的基利跋(Giribbaja)城。

以诸妙相装饰着,

他在城里行走乞食。

Snp.3.409 

站在宫殿上时,

频毗沙罗国王看到了他。

已经看见他赋有诸多妙相,

他便说出这句话:

Snp.3.410 

“先生们!你们看他,

俊美,魁伟,清净;

赋有良善行为,

他前视只有一轭之距(a mere yoke’s length)。

Snp.3.411 

双眼低垂,充满正念,

好象他不来自一个低贱家族。

派出国王的信使们,

探听这位比丘去往何处。”

Snp.3.412 

国王派出的信使们,

紧跟他的身后,

想道:“这位比丘要去哪里呢?

他的住处在哪里呢?”

Snp.3.413 

挨家挨户地走着乞食,

他谨守感官诸门,善于克制,

清晰地理解,总是充满正念,

他很快将钵盛满。

Snp.3.414 

已经到处行走乞食,

这位牟尼离开城里。

他登上般度婆山(Mount Bandava):

“他的住处一定是在那里!”

Snp.3.415 

已经看见他进入他的住处,

信使们于是靠近;

而有一位信使返回

并向国王报告道:

Snp.3.416 

“大王!这位比丘住在

般度婆山东边。

他坐在一个山洞穴中,

象一头老虎、公牛或狮子。”

Snp.3.417 

听了那位信使的报告,

这位刹帝利登上一辆精美的车辆出发。

匆忙离开,

赶往般度婆山的方向。

Snp.3.418 

到达适宜车辆行驶的大道尽头,

这位刹帝利便下车,

已经徒步靠近,

他抵达并进入。

Snp.3.419 

已经坐下后,

国王向他致意

并礼貌交谈。

问候寒喧后,国王说出这句话:

Snp.3.420 

“你年轻,小伙子,

一个正值生命鼎盛时期的青年,

赋有美貌和身材,

象一位出身良好的刹帝利。

Snp.3.421 

我将给你财富  – 享受它

在一支的军队前列闪耀,

由一支雄象队伍相伴。

被问到时,告诉我你的出身。”

Snp.3.422 

“啊,国王!就在喜马拉雅山山麓,

正前方有一个国家,

繁荣富强,

由一个众拘萨罗人的本地人统治。

Snp.3.423 

我的族姓为太阳(Adicca),

我出身就是一个释迦族人。

啊,国王!我已经从那个家族出家,

不再渴望诸感官享乐。

Snp.3.424 

已经看见在诸感官享乐中的危险,

已经看见作为安稳的放弃。

我将努力精进,

我的心欢喜于此。”


KN.5.3.2 第二章 精进经

Snp.3.425 

“为了成就脱离束缚的安稳,

我奋发地禅修,

当我坚定地精进

已经去往尼禅河时(the Neranjara River )时,

Snp.3.426 

那摩支(Namuci)来到我那里,

说着怜悯的言语:

“你消瘦,苍白,

你濒临死亡。

Snp.3.427 

一千部分属于死亡,

而你的生命只有一分保留。

活着吧,先生!生命更好!

活着时,制造诸福德(merits)吧!

Snp.3.428 

你过着精神生活

和供奉火祭(fire sacrifice)时,

许多功德会得到积存。

何必将自己奉献给精进呢?

Snp.3.429 

精进之道很难旅行,

很难修习实践,很难取得成绩。”

魔罗(Mara)站在佛陀面前,

说着这些偈颂。

Snp.3.430 

当魔罗用这样一种方式说话时,

世尊对他如是说道:

“粗心懈怠的亲族!邪恶者(Evil One),

你带着目的来到这里。

Snp.3.431 

我没有任何需要,

哪怕一丁点儿的功德。

而这些话,魔罗适合

对那些需要功德的人去说。

Snp.3.432 

我也有信念和活力精进,

并且我存有智慧。

当我如此坚决时,

你何必要我活着呢?

Snp.3.433 

这阵风可能甚至

干涸诸河之流,

象这样当我如此坚决时,

它为何不应该干涸我的血液呢?

Snp.3.434 

当血液干涸时,

胆汗和粘液(bile and phlegm)干涸。

当我的肌肉消耗时,

我的心甚至变得更为宁静,

并且我的正念、智慧和定更为坚定。

435 

我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过活时,

我已经体验了极端疼痛,

可是我的心没有转向诸感官享乐:

看呐,这个人的清净性!

Snp.3.436 

诸感官享乐是你的第一支军队,

第二支叫作苦恼不满(discontent),

第三支是饥渴(hunger and thirsty),

第四支叫作渴爱(craving)。

Snp.3.437 

第五支是呆滞和嗜睡(dullness and drowsiness),

第六支叫作怯懦(cowardice),

第七支是怀疑,

而你的第八支是贬低和骄傲(denigration and pride)。

Snp.3.438 

利益、称赞和荣耀,

和不正确得到的名声是第九支;

当一个人吹嘘自己和贬低别人时,

这是第十支。

Snp.3.439 

那摩支!这是你的军队,

黑暗者(the Dark One)的队伍,

一位懦夫不能战胜它,

而战胜了它,一个人获得喜悦。

Snp.3.440 

我穿戴穆娜草(munja);

对我来说生命被扭曲。

我宁可死于战斗,

也不愿屈被击败而活着。

Snp.3.441 

在这里被吞噬的

一些沙门和婆罗门,已不再被看见。

他们不知道

有操守的之人所走过的道路。

Snp.3.442 

已经看到四处旗帜飘扬的军队,

并且其车辆备好的魔罗,

我将出去应战:

他不可能把我从我的地方赶走。

Snp.3.443 

尽管有着诸天神一起的此世间

不会征服你的那支军队,

可我将用智慧将它粉碎,

就象用一块石头打碎一只未烧制的泥钵(a fresh clay bowl)。

Snp.3.444 

已经取得对我的意图的把握,

并且正念已得到很好地建立,

我将从一个疆域到另一个疆域游行,

指导许多弟子。

Snp.3.445 

仔细精勤和坚定不移,

我的教导的这些修习者,

他们与你的诸愿望相反,

将走向一个人不会悲伤的境界。”

Snp.3.446 

“我亦步亦趋,

跟随了世尊七年,

可是我在充满正念的的正觉者中,

没有找到任何一个缺口。

Snp.3.447 

有一只乌鸦围绕

看起来象一块肥肉的一个石头盘旋:

“也许我们在这里将发现什么鲜嫩的;

也许可能有什么美味的。”

Snp.3.448 

可是在那里没有发现什么美味的东西,

乌鸦从那个地方离去。

就象那只攻击石头的乌鸦一般,

我们离开乔达摩, 满怀失望。”

Snp.3.449

他受到如此多的悲伤打击,

以致他的琵琶从腋下失落。

于是那个悲哀的夜叉(spirit)

就从那里消失。”


KN.5.3.3 第三章 妙语(Well Spoken)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在那里世尊对比丘们如是说道:“比丘们!”

“尊师!” 那些比丘回答道。世尊说道:

“比丘们!当言语具有四种因素时,它是妙语而非恶语,并且它是无咎的,明智者无可指责。是哪四种因素呢?在这里,一位比丘言说妙语,不言说恶语。他只说正法(Dhamma),不说非法(non-Dhamma)。他只说动听之语,不说难听之语。他只说真实之语,而不撒谎。当言语具有四种因素时,它是妙语而非恶语,并且它是无咎的,明智者无可指责。”

世尊如是所说。说了这个后,善逝(the fortunate One),老师(the Teacher),进一步说道:

Snp.3.450 

“良善之人说道:“妙语最好;

言说正法而不是非法 – 那是第二;

说动听之语,不说难听之语 – 那是第三;

说真实之语而不撒谎 – 那是第四。””

那时,尊者婆耆舍(Vangisa)从座位上起来,将上袍搭到一边肩上,在向世尊崇敬地致意后,对他说道:“世尊!我有一种灵感!善逝!我有一种灵感!” 

世尊说道:“婆耆舍,那么说出你的灵感,婆耆舍!”

尊者婆耆舍于是当着世尊的面 ,用合适的偈颂赞美世尊道:

Snp.3.451 

“一个人应该只说这样的话,

它既不折磨自己,

也不引起对他人的伤害:

那种言语就是妙语。

Snp.3.452 

一个人应该只说动听的话,

令人高兴受欢迎的话,

一个人应该说不带来任何不好的话,

令别人愉快的话。

Snp.3.453 

真实,的确是不朽之语:

这是一个古训。

良善之人说,

良善事物和正法

建立于真实之上。

Snp.3.454 

佛陀为涅槃的成就、安稳,

为痛苦的止息

说出的言语

的确至高无上。”


KN.5.3.4 第四章 孙陀利迦婆罗堕若(Sundarika Bharadavaja)经

【注】:此经与SN.7.9有相同部分。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萨罗国孙陀利迦(Sundarika)河岸边。 当时,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正在孙陀利迦河边供火和祭火。 那时,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已经敬供火牺牲和进行火祭后,起座回顾四周,想知道:“那么,谁应该享用这些供物呢?”

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看见世尊包着头坐在一棵树下。 看见他后,他左手拿着供物,右手拿着水罐,去见世尊。 当世尊听到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的脚步声时,他揭去头盖。那时,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想道“这位贤者剃光了头发,这位尊者剃光了头发,” 想转回;可是,他想道“在这里,某些婆罗门大师确实也剃光了头发。让我去见他并询问他的社会阶级。”

那时,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去见世尊。抵达后,对世尊说道:“尊者是什么社会阶级呢?”世尊于是用诸偈颂对婆罗门说道:

Snp.3.455

“我不是一个婆罗门,也不是一位王子;

我不是一个是吠舍,什么也不是。

已经王了知凡夫们的氏族,

一无所有,我在这个世间思考而过活。

Snp.3.456

身着斗篷,我无家游行,

剃除头发,内心完全寂静。

因为我在这里不依着于人们,

婆罗门!不适合问我的氏族出身。”

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说道:“先生!众婆罗门会问其他婆罗门道:“这位贤者是一位婆罗门吗?””

世尊道:

Snp.3.457

“可是如果你说你是一位婆罗门,

并且说我不是一个婆罗门,

那么让我问你具有三音步和二十四音节

的萨维蒂韵律(Savitti)。”

婆罗门道:

Snp.3.458 

这世间的先知们、男人们、刹帝利们和众婆罗门,

基于什么在这里

已经向天神们祭祀了呢?

世尊道:

“我说,如果一位证悟者(an accomplished one),一位吠陀大师(a Veda-master),在祭祀时,

从任何人那里获得一份供养(an offering),那么对捐献者来说会有成效。”

婆罗门道:

Snp.3.459

“确实,他的这个供养一定会成功,

因为我们已经看见这样一位吠陀大师。

因为我们还没有看见那些象你的人

别的人便会享用供品。”

世尊道:

Snp.3.460

“因此,婆罗门!你要寻求良善之人时,

到我这里来,并提出你的疑问。

也许你在这里找到一个处于平静的人,

无恨,无恼,无欲,并且十分明智(smokeless, untroubled, desireless, and very wise)。”

婆罗门道:

Snp.3.461 

“乔达摩大师!因为我喜欢祭祀,

我愿意举行一个祭祀,但我不理解祭祀。

请贤者指导我:

请告诉我在哪里祭祀才有成效。”

世尊道:“在那种情形下,婆罗门!侧耳倾听。我将给你教导正法。”

Snp.3.462 

“不要问社会阶级出身,而要问行为:

火确实可从任何木柴燃起。

尽管出身卑微,一个坚定的牟尼

是以一种惭愧感而克制的一个优秀纯良的人。

Snp.3.463 

他由真理调御,赋有调御(taming)

已经抵达诸吠陀(明)的终点,

已经过了精神生活:

基于福德而想供奉的一位婆罗门

应该及时用祭品供养这样一个人。

Snp.3.464

那些已经舍弃了诸感官享乐的无家者们,

他们善于自我控制,象一枚梭子般正直:

基于福德而想供奉的一位婆罗门

应该及时用祭品供养这样一个人。

Snp.3.465 

那些摒弃贪欲,诸感官集中得定,

象月亮摆脱罗候(Rahu)的控制一般,

基于福德而想供奉的一位婆罗门

应该及时用祭品供养这样一个人。

Snp.3.466 

那些在此世间没有诸依着而游行的人,

总是充满正念,已经舍弃将诸事物当作“我的”:

基于福德而想供奉的一位婆罗门

应该及时用祭品供养这样一个人。

Snp.3.467 

已经抛弃了诸感官享乐,住于着胜利,

已经知道生死的终点,象一个湖泊般清凉:

基于福德而想供奉的一位婆罗门

应该及时用祭品供养这样一个人。

Snp.3.468 

与合乎正道(righteous; 正义)的人相同,远离不合正道(不义)的人,

如来在这里或彼岸

是具有无边智慧的一个人:

如来值得祭品供养。

Snp.3.469 

他没有虚伪和狂妄我慢,

没有贪婪,没有丝毫”我的”之意,没有欲望,

摒弃愤怒,内向地寂静(inwardly quenched);

那位婆罗门已经舍弃了悲伤的染污:

如来值得祭品供养。

Snp.3.470

他已经舍弃了心的住所(心所),

没有丝毫诸所有物,

不执取在这里或彼岸的任何事物:

如来值得祭品供养。

Snp.3.471

他专注得定,渡过了洪流,

以无上之见已经知道正法,

他的诸内流(influxes)被毁坏,持有最后的身体:

如来值得祭品供养。

【注】:诸内流,即诸烦恼,诸漏。

Snp.3.472

他存在的诸内流和粗鲁的言语

都被耗尽,消失,不复存在。

那位以每种方式得到释放的吠陀大师:

如来值得祭品供养。

Snp.3.473 

他已经克服了诸系缚,对他来说没有任何诸系缚,

在被狂妄我慢所执的人们当中他不被狂妄我慢所执,

他完全了知(智证)痛苦及其领域和基础(field and ground):

如来值得祭品供养。

Snp.3.474 

他不依赖于欲望,一位隐退远离的先知,

他已经克服了由其他人所宣扬而周知的见,

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种类的诸处(the bases):

如来值得祭品供养。

Snp.3.475 

他已经洞彻了弗届远近的诸现象,

对他来说它们已经被耗尽,消失,不复存在。

他充满平静,在执取的摧毁中得到解放(解脱):

如来值得祭品供养。

Snp.3.476 

他已经看见诸束缚以及出生的

摧毁和终结,

他已经完全驱逐贪欲的通道,

清净、无过、无垢、无瑕:

如来值得祭品供养。

Snp.3.477 

他不感知察觉(perceive)一个“自我(self)”,

专注得定、正直、内向地坚定,

没有冲动,没有死板,没有怀疑:

如来值得祭品供养。

Snp.3.478 

对于他没有内在的诸妄想痴迷,

并且他的智(knowledge)洞察一切现象,

他持有最后的身体性色(bodily form),

并且成就了正觉(enlightenment) – 无与伦比和吉祥 –

达到这种有心灵的清净的程度:

如来值得祭品供养。”

婆罗门道:

Snp.3.479 

“让我的供养成为真正的供养吧!

因为我遇上了这样一位吠陀大师。

梵天自己已经昭示:

请世尊从我这里接受它!

请世尊享用我的祭品!”

世尊道:

Snp.3.480 

“为此唱诵过偈颂的食物,

不适合我来食用。

婆罗门!这不是那些看见者们所遵循的原则。

正觉着们排斥如此

为它唱诵过偈颂的食物。

啊,婆罗门!因为存在这一原则,

这就是他们的行为准则。

Snp.3.481 

供奉其它食物和饮料

圆满者,伟大先知

随着诸烦恼已经得到毁坏,并且后悔已经得到平息,

因为他是一个寻求福德的人的福田。”

婆罗门道:

Snp.3.482 

“世尊!在已经遇到您的教诲后,

请告诉我,让我可能了知

象我这样寻找在祭祀时某人的一个人的供养,

谁应该享用进食呢?”

世尊道:

Snp.3.483

“侵略性已经消失的一个人,

他的心没有不安,

他已经没有诸感官欲望,

他已经驱除呆板糊涂(dullness),

Snp.3.484

已经除去诸束缚的一个人,

对生与死娴熟,

具足牟尼义(munihood)的一位牟尼,

象那样的一个人在祭祀时来到。

Snp.3.485 

已经除去傲慢,

以崇敬的致意向他礼敬。

用食物和饮料供奉他,

以这样的方式供养会兴盛。”

婆罗门道:

Snp.3.486 

“尊贵的佛陀值得享用祭品,

他是无上的福田(field of merit),

所有这世间祭祀的容器:

给贤者的供养带来巨大果报。”

于是,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对世尊说道:“好极了,乔达摩大师!好极了,乔达摩大师!犹如能拨乱反正,能披露幽微,能指点迷津,或者能在黑暗中为那些有视力的人们高擎明灯以看见诸色一般,乔达摩大师以种种方式来阐明正法。我皈依乔达摩大师、法和比丘僧团。愿我在乔达摩大师座下出家,愿我受具足戒。” 

不久,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世尊座下出家,受具足戒。他独居、隐退远离、精勤不放逸、热忱和坚定,尊者孙陀利迦婆罗堕若亲自以证智(with direct knowledge)实现,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善男子们从在家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的梵行的无上目标。他证知(directly knew):“出生已尽,梵行已历,该办已办,不再有存在的任何状态。” 并且尊者孙陀利迦婆罗堕若成为众阿罗汉中的一员。


KN.5.3.5 第五章 摩伽(Magha)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Rajagaha)鹫峰山(Mount Vulture Peak)。那时,学生婆罗门摩伽去见世尊,并与世尊相互致意。致意和寒暄后,学生婆罗门摩伽坐在一旁,对世尊说道:

“乔达摩大师!我是一个捐助者,一位施舍丰厚的大施主,致力于慈善。我合乎正道地寻求财富,并且这样做了后,我从合乎正道地获取和得到的财富中,我施予给一个人,我施予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五个人,六个人,七个人,八个人,九个人,十个人;我施予二十个人,三十个人,四十个人,五十个人,一百个人,乃至更多的人。乔达摩大师!当我这样施予时,当这样祭祀时,我产生大量的功德吗?” 世尊说道:“确实,年轻人!你这样的施予,这样的祭祀,会产生许多功德。年轻人!一个慷慨大度的施主,合乎正道地寻求财富,在合乎正道地获得财富后,把它们施予给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五个人,六个人,七个人,八个人,九个人,十个人,二十个人,三十个人,四十个人,五十个人,一百个人,乃至更多的人,会产生许多功德。” 于是,学生婆罗门摩伽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Snp.3.487

“我向身着赭色衣袍,无家游行,

丰厚者乔达摩大师提问:

当一个致力于慈善的屋主,一位大施主,

想要功德之时,

通过将食物和饮料在这里给予其他人

而祭祀祈求功德,

在祭祀中,他的供养是如何得到清净化的呢?”

Snp.3.488 

世尊说道:

“摩伽!一个致力于慈善的屋主,一位大施主,

想要功德之时,

通过将食物和饮料在这里给予其他人而

祭祀祈求功德:

这样一个人通过那些值得诸供养的人而成功。”

Snp.3.489 

学生婆罗门摩伽说道:

一个致力于慈善的屋主,一位大施主,

想要功德之时,

通过将食物和饮料在这里给予其他人而

祭祀祈求功德:

请世尊描述那些值得诸供养的人。”

Snp.3.490

 “那些在此世间无所依着而漫游的人,

他们一无所有,圆满,自制:

一位祭祀祈求功德的婆罗门

应该及时地给他们作出奉献。

Snp.3.491

那些已经切断一切束缚和桎梏的人,

他们驯服(tamed),解脱(liberated),无忧无虑(untroubled),没有欲望:

一位祭祀祈求功德的婆罗门

应该及时地给他们作出奉献。

Snp.3.492

那些已经从一切束缚得到释放的人,

他们驯服(tamed),解脱(liberated),无忧无虑(untroubled),没有欲望:

一位祭祀祈求功德的婆罗门

应该及时地给他们作出奉献。

Snp.3.493

那些已经舍弃贪欲(lust)、嗔恨(hatred)和妄想痴迷(delusion)的人,

他们的诸内流(诸烦恼)已经被毁坏,已经过了精神生活(spiritual life;梵行):

一位祭祀祈求功德的婆罗门

应该及时地给他们作出奉献。

Snp.3.494 

那些已经在其当中没有虚伪和狂妄我慢

不贪婪,毫无“我的”(mine)之意,没有欲望的人:

一位祭祀祈求功德的婆罗门

应该及时地给他们作出奉献。

Snp.3.495

那些没有沦为诸渴爱猎物的人,

他们已经渡过洪流,毫无“我的”之意而游行:

一位祭祀祈求功德的婆罗门

应该及时地给他们作出奉献。

Snp.3.496

那些对此世间的任何事物,

对于在这里或之外的存在的任何状态没有渴爱的人:

一位祭祀祈求功德的婆罗门

应该及时地给他们作出奉献。 

Snp.3.497

那些已经舍弃诸感官享乐的人

他们很好地自控,象一枚梭子般正直:

一位祭祀祈求功德的婆罗门

应该及时地给他们作出奉献。

Snp.3.498

那些没有贪欲,诸根很好专注得定的人

就象月亮摆脱罗侯的掌握一般而自由自在:

一位祭祀祈求功德的婆罗门

应该及时地给他们作出奉献。

Snp.3.499 

那些处于平静,没有贪欲,没有恼怒的人,

对于他们来说,没有诸趣(destinations),已经在这里舍弃了它们:

一位祭祀祈求功德的婆罗门

应该及时地给他们作出奉献。

Snp.3.500

那些已经摆脱出生与死亡,

已经克服了一切困惑的人:

一位祭祀祈求功德的婆罗门

应该及时地给他们作出奉献。

Snp.3.501

那些在如同在他们当中诸岛的此世间游行的人

一无所有,在一切方面都获得解脱:

一位祭祀祈求功德的婆罗门

应该及时地给他们作出奉献。

Snp.3.502

那些在这里如其所是而知道的人:

“这是最后的一生,没有得到更新的存在(renewed existence; 后有):

一位祭祀祈求功德的婆罗门

应该及时地给他们作出奉献。

Snp.3.503 

一位吠陀大师,欢喜于禅那(jhana),

成就至正觉(enlightenment),很多人的庇护之所:

一位祭祀祈求功德的婆罗门

应该及时地给他们作出奉献。”

Snp.3.504

 “确实,我的诸问题没有落空,

世尊已经为我描述了值得诸供养的人。

你如其所是知道这个东西,

因为这正法已经为你所了知。

Snp.3.505 

学生婆罗门摩伽说道:

“当一个致力于慈善的屋主,一位大施主,

想要功德之时,

将食物和饮料在这里给予其他人,

世尊!请向我宣告祭祀的卓越性。”

Snp.3.506 

世尊说道:

摩伽!你进行祭祀吧!

在祭祀时,保持心在各个方面柔和平静,

因为对一位祭祀的人来说,祭祀是基础:

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一个人消除了诸过失。

Snp.3.507

一个没有贪欲的人,已经除去了嗔恨,

修习一颗慈爱的无量心(a measureless mind of loving-kindness),

日夜仔细精勤(heedul),

无量地弥漫渗透所有方向。”

Snp.3.508

 “谁是清净的、自由自在的和必然的呢?

凭借什么手段,一个人去往梵界(the brahma world)呢?

因为我不知道,啊,牟尼!请在被问到时告诉我。

世尊是梵天所现(Brahma made manifest),我今天所见。

因为对我们来说,你确实就象梵天。

啊,光辉的人!一个人如何在梵界重生呢?”

Snp.3.509 

世尊说道:

“摩伽!一个举行有三重卓越的祭祀的人,

象这样的一人应该与值得诸供养的那些人完成它。

已经如是祭祀,

我说一个正确地致力于慈善的人在梵界重生。”

当如是所说时,学生婆罗门摩伽对世尊说道:“好极了,乔达摩!好极了,乔达摩!犹如能拨乱反正,能披露幽微,能指点迷津,或者能在黑暗中为那些有视力的人们高擎明灯以看见诸色一般,乔达摩大师以种种方式来阐明正法。我皈依乔达摩大师、法和比丘僧团。请乔达摩大师作记我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皈依他。”


KN.5.3.6 第六章 萨毘耶(Sabhiya)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Rajagaha)竹林(the Bamboo Grove)松鼠饲喂处(the squirrels’ feeding ground)。当时,一位以前与游行者萨毘耶有血缘关系的神祗,已经对萨毘耶简要地诵出一些问题,说道:“萨毘耶!你应该在回答你这些问题的沙门或婆罗门座下过一种精神生活(梵行)。” 于是从神祗那里得知这些问题后,游行者萨毘耶去见那些沙门和婆罗门,他们是众僧团的领袖们,众团体的领导们,众团体的老师们,十分有名和众所周知,教派创建者们,被很多人尊为圣者;即富兰那迦叶(Purana Kassapa)、末伽梨瞿舍罗(Makkhali Gosala)、阿耆多翅舍钦婆罗(Ajita Kesakambali)、波拘陀迦旃延(Pakudha Kaccayana)、散若耶毘罗弗多(Sanjaya Belatthiputta)和尼犍若提子(Nigantha Nataputta)。游行者婆毗耶向他们提出那些问题,但是他们没有回答。不仅他们无法回答,而且表现出恼怒、嗔恨和不快,甚至反而质问游行者婆毗耶自己。

那时游行者婆毗耶想道:“现在这些贤达的众僧团的领袖们,众团体的领导们,众团体的老师们,十分有名和众所周知,教派创建者们,被很多人尊为圣者;即富兰那迦叶(Purana Kassapa)、末伽梨瞿舍罗(Makkhali Gosala)、阿耆多翅舍钦婆罗(Ajita Kesakambali)、波拘陀迦旃延(Pakudha Kaccayana)、散若耶毘罗弗多(Sanjaya Belatthiputta)和尼犍若提子(Nigantha Nataputta)。当我向他们提出那些问题时,他们没有回答。不仅他们无法回答,而且表现出恼怒、嗔恨和不快,甚至反而就它们质问我。我现在就回到较低等的生活(即在家世俗生活)和享受诸感官享乐吧。” 

游行者萨毘耶转而又想道:”现在沙门乔答摩是一个僧团的领袖,一个团体的领导,一个团体的老师,十分有名和众所周知,一位教派创建者,被很多人尊为圣者。我去见沙门乔达摩,并问他这些问题。可是游行者萨毘耶游又想道:“那些贤达的众僧团的领袖们,众团体的领导们,众团体的老师们,十分有名和众所周知,教派创建者们,被很多人尊为圣者,他们年长,衰老,成熟,年事已高,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们是长者们,长期存在,出家很久;即富兰那迦叶(Purana Kassapa)、末伽梨瞿舍罗(Makkhali Gosala)、阿耆多翅舍钦婆罗(Ajita Kesakambali)、波拘陀迦旃延(Pakudha Kaccayana)、散若耶毘罗弗多(Sanjaya Belatthiputta)和尼犍若提子(Nigantha Nataputta)。当我向他们提出那些问题时,他们没有回答。不仅他们无法回答,而且表现出恼怒、嗔恨和不快,甚至反而就它们质问我。那么沙门乔答摩,当他年轻和新近出家时,如何能回答这些问题呢?” 

但是游行者萨毘耶转而又想道:“一位沙门不能因为年轻便受到轻视或蔑视。因为即使一位沙门很年轻,他可能很有力和强大。那么我去见沙门乔答摩,并问他这些问题。”

于是,游行者萨毘耶朝着王舍城的方向游历。一路游行,他分阶段抵达王舍城竹林松鼠饲喂处,去见世尊。他与世尊互相致意。致意和寒喧后,他坐在一旁,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Snp.3.510 

“我怀着困惑和充满怀疑

希望问一些问题而来。

请为我最终回答它们。

我按顺序提出诸问题,

请按照正法给我作答。”

Snp.3.511 

世尊说道:

“萨毘耶!你远道而来,

希望询问一些问题。

你按顺序提出诸问题,

我将按照正法给你作答。”

Snp.3.512

萨毘耶!向我问你的问题吧,

无论你在心里希望什么。

我将为你最终

回答那些中的每一个问题。”

那时游行者萨毘耶想道:“的确好极了!真是奇妙啊!其他众沙门和众婆罗门甚至不允许我,而沙门乔答摩却允许我。” 于是他满怀高兴,欢腾雀跃、兴高采烈,充满欢乐,向世尊提出一个问题:

Snp.3.513 

“他们称作一位比丘之人,已经成就了什么呢?

通过什么方式一个人是和善的呢?并且他们如何称一个人是驯服的呢?

一个人如何才被称为是得到正觉的呢?

当被我问到时,世尊!请回答。”

Snp.3.514 

世尊说道:

“萨毘耶!当通过自己所修习实践之道,

一个人已经成就了涅槃,越过了怀疑,

舍弃了非存在和存在(nonexistence and existence),

已经过了精神生活(梵行),

结束了更新的存在(renewed existence):他是一位比丘。

Snp.3.515 

对任何事情镇静,充满正念,

在整个此世间不会伤害任何人的一个人,

已经越过的一位沙门,纯洁,

对他来说没有任何膨胀:他是和善的。

Snp.3.516 

在整个此世间,诸根已经内在和外在地

得到修习的一个人,

已经刺穿这个世间和下一个世间,

等待时间的已得到修习人:他是驯服的。

Snp.3.517 

已经明察一切精神构造(mental constructs;诸劫波),

与轮回(Samsara),逝去和重生两者,

涤除尘垢,没有染污,清静,

已经成就了出生之摧毁的一个人:他们称他获得正觉。”

那时游行者萨毘耶已经对世尊的话喜悦和欢喜,满怀高兴,欢腾雀跃、兴高采烈,充满欢乐,向世尊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Snp.3.518 

“他们称为婆罗门的一个人,他成就了什么呢?

通过什么方式其人是一位沙门呢?一个人怎样沐浴呢?

一个人如何被说成是一条龙(a naga)呢?

当被我问到时,世尊!请回答。”

Snp.3.519 

世尊说道:

“萨毘耶!已经驱除一切邪恶,

他毫无染污,很好地专注得定,内向坚定,

已经超越轮回consummate(samsara),圆满,

无所依着,这样一个人被称作一位婆罗门。

Snp.3.520 

一个平静的人,已经舍弃福德和邪恶(merit and evil),

一尘不染,已经了知此世间和下一个世间,

已经超越出生和死亡,

这样的一个人真真切切被称作一位沙门。

Snp.3.521 

在整个此世间,已经内在和外在地

涤除一切邪恶。

在被赋予精神构建(mental construction)的众天神和众人当中

他不进入诸精神建构(mental constructs):

他们称他为一个仪式上沐浴了的人。

Snp.3.522

在此世间不犯任何罪恶的人,

已经摒弃一切轭和桎梏(yokes and bondages),

不束缚于任何地方,解脱自在:

这样的一个人真真切切被称为一条龙。”

那时游行者萨毘耶已经对世尊的话喜悦和欢喜,满怀高兴,欢腾雀跃、兴高采烈,充满欢乐,向世尊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Snp.3.523 

“佛陀们把什么人称作一位领域知道者呢?

一个人通过什么方式才是善巧的呢?一个人如何才是明智的呢?

一个人如何被称作一位牟尼呢?

当被我问到时,世尊!请回答。”

Snp.3.524 

世尊说道:

“萨毘耶!已经明察了一切领域,

天上的、人的和梵的领域,

摆脱作为一切领域之根的束缚,

这样的一个人真真切切被称为一位领域知道者。

Snp.3.525 

已经明察了一切藏(stores),

天上的、人的和梵的藏(store),

摆脱作为一切领域之根的藏,

这样的一个人真真切切被称为是善巧的。

Snp.3.526 

已经明察了内在和外在的

半透明性两者,明智于清净(wise about purity)

已经超越了黑暗的和光明的,

这样的一个人真真切切被称为一位专家。

Snp.3.527 

在整个此世间,已经内在和外在地

知道坏的和好的东西的本质,

已经脱离了结和网(tie and net),

他是值得众天神和众人尊敬的一位牟尼。”

那时游行者萨毘耶已经对世尊的话喜悦和欢喜,满怀高兴,欢腾雀跃、兴高采烈,充满欢乐,向世尊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Snp.3.528 

“已经成就了什么,他们把一个人称作一位吠陀大师呢?

通过什么方式,一个人是认识者(cognizant)呢?并且一个人如何是英勇的呢?

一个人如何被称作一个良种呢?

当被我问到时,世尊!请回答。”

Snp.3.529 

世尊说道:

“萨毘耶!已经明察一切吠陀(all the Vedas),

那些存在于众沙门和众婆罗门当中的人,

对一切诸受(all the feelings)摒除尘垢(rid of dust),

已经超越一切吠陀的人,是一位吠陀大师。

Snp.3.530

已经内在和外在地知道

作为病之根(root of illness)的扩散和名色(proliferation and name-and-form),

摆脱束缚桎梏,一切病之根,

这样的一个人真真切切被称为一位认识者。

Snp.3.531 

已经在这里戒除一切邪恶(all evils)的人,

已经越过地狱的痛苦,

一个精进活力的住所,英勇,热忱踊跃于奋斗(keen in striving),

这样的一个人真真切切被称为一位英雄(hero)。

Snp.3.532 

已经内在和外在

切断诸系缚之根的诸束缚桎梏的一个人,

摆脱束缚桎梏,系缚之根,

这样的一个人真真切切被称为一位良种(a thoroughbred)。”

那时游行者萨毘耶已经对世尊的话喜悦和欢喜,满怀高兴,欢腾雀跃、兴高采烈,充满欢乐,向世尊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Snp.3.533 

“已经成就了什么,他们把一个人称作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a learned scholar)呢?

通过什么方式,一个人是高贵的和如何操守良善呢?

一个人如何被称作一位游行者呢?

当被我问到时,世尊!请回答。”

Snp.3.534 

世尊说道:

“萨毘耶!已经在此世间学习和直接知道(directly known)一切现象(all phenomena),

无论有什么,有咎的和无咎的(blameworthy and blameless),

一个征服者,毫无困惑,获得解脱,

处处自由自在(untroubled everywhere):他们把他称作“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

Snp.3.535 

已经切断诸内流(诸烦恼;诸漏)和诸依着(attachments),

那位明智者不再回到子宫之床。

已经驱除了三重感知(想;三名想(指色想,嗔想,异想); threefold perception)和”我的”(mine)泥淖,

他不进入诸精神构造(mental constructs; 劫波):

他们把他称作“一位圣者”。

Snp.3.536 

在这里达至诸善行完成(accomplished in good types of conduct)的人,

总是善巧,已经了知正法,

不系缚于任何地方的人,获得解脱,

对于他来说,没有诸厌恶(no aversions),操守良善(well conducted)。

Snp.3.537 

无论有在痛苦里成熟的任何业(whatever kamma there is that ripens in suffering),

上面、下面或在中间,

已经避开它,一位完全了知(正知)的修行人,

他终结虚伪和狂妄我慢(hypocrisy and conceit),

贪婪和愤怒(greed and anger),和名色(name-and-form):

他们把那位已完成者称作一位游行者”。

那时游行者萨毘耶已经对世尊的话喜悦和欢喜,满怀高兴,欢腾雀跃、兴高采烈,充满欢乐,从座位上起来,将上袍搭在一边肩上,向世尊致敬,用合适的偈颂当面赞美世尊:

Snp.3.538 

“啊,广大智慧者!

有六十三种基于众沙门的诸宣告、

感知(想; perception)和诸感性标签(perceptual labels)的方法途径,

已经驱除它们时,依据名想和词汇概念的沙门观点,你渡过了黑暗洪流(the dark flood)。

Snp.3.539 

你已经抵达尽头,超越痛苦;

你是一位阿罗汉,获得圆满正觉(perfectly enlightened);

我认为你是一个其诸内流(诸烦恼;诸漏)被毁坏的人。

光辉灿烂(luminous),聪颖(intelligent),充满智慧(abounding in wisdom),

痛苦的终结者,你引领我越过。

Snp.3.540 

当你了知我的困惑时,

你引领我越过怀疑:礼敬你!

啊,牟尼!已经完成牟尼义(munihood)的诸方式,

毫无荒芜(not barren),太阳的亲族!你是和善的。

Snp.3.541 

在我之前充满困惑的地方,

你解答了我先前的疑问,明眼者(One with Vision)!

你确实是一位牟尼,一位正觉者:

对你来说,完全没有任何障碍。

Snp.3.542 

并且对你来说,一切愤怒的诸状态

已经被驱散和清除。

你已经变得冷静,你是驯服的,

坚定不移(steadfast),努力求真(with the truth you endeavor)。

Snp.3.543 

啊,龙,当你这条龙(the naga)

这位伟大英雄(the great hero),正在言说时,

一切天神包括那罗陀(Narada; 那罗)和波跋多(Pabbata; 山岳),

都欢喜于你的教导。

Snp.3.544 

向你礼敬!众男子中的良种!

向你礼敬!众男子中至高无上!

在有其诸天神的这个世间

你无与伦比。

Snp.3.545 

你是佛陀,你是导师,

你是牟尼,魔罗的征服者。

已经切断潜在的诸倾向性(latent tendencies)

已经渡过,你引领这群人越过。

Snp.3.546 

你已经超越诸获取依着(the acquisitions);

你已经拆除(sunder)诸内流(诸烦恼;诸漏)。

你是一头狮子,无所执取(no clingling),

你已经舍弃了恐惧和畏怖(fear and dread)。

Snp.3.547 

正如一朵可爱的白莲花

不为水所染污一般,

你也不为或者福德或者邪恶染污。

啊,英雄!伸出你的双足,

萨毘耶向导师礼敬。”

于是游行者萨毘耶,俯下身去,以头触世尊的双足,对世尊说道:“妙极了,乔达摩!妙极了,乔达摩!犹如能拨乱反正,能披露幽微,能指点迷津,或者能在黑暗中为那些有视力的人们高擎明灯以看见诸色一般,乔达摩大师以种种方式来阐明正法。我皈依乔达摩大师、法和比丘僧团。我愿在乔达摩大德座下出家。我愿受具足戒。” 

萨毘耶!先前属于另一个外道的人,希望在这法和律中出家和受具足戒,要试住满四个月。在四个月末,如果众比丘对他满意,他们许他出家和受具足戒成为众比丘的状态(身份)。但是我在这件事上认识个别不同之处(I recogniz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is matter)。”

“大德!如果那些先前属于另一个外道的人,希望在这法和律中出家和受具足戒,要试住满四个月。如果在四个月末众比丘对他满意,他们许他出家和受具足戒成为众比丘的状态,那么我将试住四年。在四年末,如果众比丘对我满意,让他们许我出家和受具足戒成为众比丘的状态。”

后来游行者萨毘耶在世尊座下出家,并且他受了具足戒。不久,尊者萨毘耶独居、隐退、精勤、热忱和坚决,亲自以证智实现证悟,在此时此地进入和住于善男子们从在家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的梵行的无上目标。他证知(directly knew):“出生已尽,梵行已历,该办已办,存在的状态不再。” 而且尊者萨毘耶成为阿罗汉们中的一员。

【注】:参见MN.2.73 致婆蹉氏大经,完整理解。


KN.5.3.7 第七章  舍罗(Sela)经

【注】:此经与MN.92相同。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的大比丘僧团一起在央掘陀罗人(Anguttarapans)之国游行,并最终抵达名叫市集(Apana)的央掘陀罗人市镇。

结发沙门羇尼耶(the jatila Keniya)听闻:“沙门乔达摩,他是释迦族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已经与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的大比丘僧团一起在央掘陀罗人(Anguttarapans)之国游行,并来到市集镇。现在四处流传着一份关于乔达摩大师的良好报告,到了这种程度:“世尊已经成就证悟和遍正觉,他明与行圆满,庄严崇高,他是诸世界的知解者,无上调御者,天人师,他已经正觉和为世间所尊(accomplished, fully enlightened, perfect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 sublime, knower of worlds, incomparable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 teacher of gods and humans, enlightened, blessed)。他亲自以证智(his own direct knowledge)证悟(realized)后,为包括众天神、众魔罗、众梵天的此世间,和包括众沙门、众婆罗门、众天子及众人的这一代宣说法。他教导的法在开首、中间和结尾都是美善的,涵义和言辞正确;他揭示了一种圆满和清净(perfectly complete and pure)的精神生活(梵行)。”  现在去拜访这样的阿罗汉们很有益处。”

那时,结发沙门羇尼耶去见世尊,与世尊相互致意。致意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世尊用一个法谈指导、敦促、激发和鼓励结发沙门羇尼耶。那时,已经得到世尊用一个法谈指导、敦促、激发和鼓励后,结发沙门羇尼耶对世尊说道:“请乔达摩大师与比丘僧团一起同意接受我明天的饭食供养。”  当如是所说时,世尊告诉他道:“羇尼耶!比丘僧团很大,由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组成,而你对众婆罗门有完全的净信。” 第二次,结发沙门羇尼耶对世尊说道:“乔达摩大师!尽管比丘僧团很大,由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组成,并且尽管我对众婆罗门有完全的净信,我还是请乔达摩大师与比丘僧团一起同意接受我明天的饭食供养。” 第二次世尊告诉他道:“羇尼耶!比丘僧团很大,由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组成,而你对众婆罗门有完全的净信。”

第三次,结发沙门羇尼耶对世尊说道:“乔达摩大师!尽管比丘僧团很大,由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组成,并且尽管我对众婆罗门有完全的净信,我还是请乔达摩大师与比丘僧团一起同意接受我明天的饭食供养。” 世尊默然应允了。

那时,结发沙门羇尼耶知道世尊同意后,从座位起来,前往他自己的隐居处,在那里他向他的朋友们和伙伴们,他的亲族们和亲属们如是说道:“先生们!我的朋友们和伙伴们,我的亲族们和亲属们!听我说。我已经邀请了沙门乔达摩和比丘僧团一起接受我明天的饭食供养。为我买东西和做准备吧。”

“是的,先生!” 他们回答道。一些人挖炉灶,一些人劈柴,一些人洗碟子,一些人放置水罐,一些人准备座位,而结发沙门羇尼耶自己搭建一个亭子。

当时,舍罗婆罗门呆在市集镇。他是通晓三吠陀(Three Vedas)的众词汇、仪轨、音韵论与词源四者和历史为第五项的大师;精通语文学和语法(skilled in philology and grammar),完全精通自然哲学和一个伟人(大丈夫)的种种标志(相),并且他在给三百位婆罗门学生教授众颂歌的诵读。

当时,结发沙门羇尼耶对舍罗婆罗门极具净信。那时,舍罗婆罗门为了锻炼而行走和游行,他的三百位婆罗门学生一起参加,来到结发沙门羇尼耶的隐居处。在那里,他看见一些人在挖炉灶,一些人在劈柴,一些人在洗碟子,一些人在放置水罐,一些人在准备座位,而结发沙门羇尼耶自己在搭建一个亭子。

当看见这个时,他向结发沙门羇尼耶问道:“什么?羇尼耶大师要结婚或是有一个结婚施舍吗?或者有某个大祭祀吗?或者摩揭陀国斯尼耶频毘沙罗王与一群随从已经被邀请参加明天的饭食吗?”

“舍罗大师!我没有将要结婚或是有一个结婚施舍,也没有摩揭陀国斯尼耶频毘沙罗王与一大群随被邀请参加明天的饭食,可是我在计划一个大型的祭祀供养。沙门乔达摩,他是释迦族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已经与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的大比丘僧团一起在央掘陀罗人(Anguttarapans)之国游行,并来到市集镇。现在四处流传着一份关于乔达摩大师的良好报告,到了这种程度:“世尊已经成就证悟和遍正觉,他明与行圆满,庄严崇高,他是诸世界的知解者,无上调御者,天人师,他已经正觉和为世间所尊(accomplished, fully enlightened, perfect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 sublime, knower of worlds, incomparable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 teacher of gods and humans, enlightened, blessed)。” 我已经邀请了沙门乔达摩和比丘僧团一起接受我明天的饭食供养。”

“羇尼耶!你说“佛陀”吗?”

“舍罗!我说了“佛陀”。”

“羇尼耶!你说“佛陀”吗?”

“舍罗!我说了“佛陀”。”

那时,舍罗婆罗门想道:“甚至在此世间难得相逢“佛陀”这个词。现在,在我们的众颂歌中,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伟人标志)已经流传下来,具备它们的大丈夫只有两个趣处而无其它。如果他过在家生活,那么他会成为一位转轮王,一位根据正法来统治的正王(a righteous king who rules by the Dhamma,四方之主(master of the four quarter),全能全胜,使其国安定,拥有七宝。他拥有这七宝:轮宝( the wheel-treasure)、象宝(the elephant-treasure)、马宝(the horse-treasure)、珠宝(the jewel-treasure)、女宝(the woman-treasure)、管家宝(the steward-treasure)六者和第七顾问宝(the counselor-treasure),他的一千多个孩子们果敢和英勇,并碾碎其他众敌;他不以棍杖和武器而以正法的手段统治这大海所包围的大地。可是如果他从在家生活出家进入无家生活,那么他就成为一位证悟者,一位遍正觉者,一个揭开此世间面纱的人。”

(他说道:)“我的善羇尼耶!乔达摩大师,证悟者和遍正觉者,现在住在哪里呢?”

当如是所说时,结发沙门羇尼耶伸展他的右臂并说道:“舍罗大师!在那里,就在树林的绿际线那里。”

那时,舍罗婆罗门与三百位婆罗门学生去见世尊。他对众婆罗门学生说道:“先生们!请安静地过来,步子要小心;因为这些世尊们难以接近;他们就象众狮子般独自漫游。当我在同沙门乔达摩说话时,不要闯入和打断我,而是等到除非我们的谈话结束之时。”

那时,舍罗婆罗门去见世尊,与他互相致意。致意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并在世尊的身上寻找一位大丈夫的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他或多或少在世尊的身上看见一位大丈夫的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只除了两种相; 他对两种相怀疑和不确定,他无法决定和对它们下决心:关于包裹在鞘套中的雄性器官与关于广长舌(the largeness of the tongue)。那时世尊想道:“这位舍罗婆罗门或多或少看见我的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只除了两种相; 他对两种相怀疑和不确定,他无法决定和对它们下决心:关于包裹在鞘套中的雄性器官与关于广长舌(the largeness of the tongue)。

于是世尊发挥了一种超常神通的壮举,使得舍罗婆罗门看见了世尊包裹在鞘套中的雄性器官。之后世尊伸出舌头,并重复地接触双耳孔和双鼻孔,并用舌头覆盖整个前额。

于是,舍罗婆罗门心想:“沙门乔达摩被赋予了一位大丈夫的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它们圆满,而不是非圆满。可是,我不知道他是一位佛陀或者不是。但是我从根据老师们的传承而言说的众年长的婆罗门那里听说,当赞美他们时,那些证悟者和遍正觉者会如是披露他们自己。我不妨当着沙门乔达摩的面用恰当的诸偈诵赞美他:

于是舍罗当着世尊的面以适当的诸偈颂赞美道:

Snp.3.548 

“啊!身体完美,很受青睐,

看起来英俊和可爱,

啊!世尊!你容色金黄,

并且诸齿雪白;你强壮有力。

Snp.3.549

众特征一个和所有都被看见

它们使一个作为良好出生的人得到分别;

它们都可以在你身上找到,

这些揭示出一位大丈夫之众相。

Snp.3.550

双眼清澈,面容明亮,

雄伟,象火焰一样直立,

在众沙门的此团体当中

你象闪耀的太阳般照亮。

Snp.3.551

一位以如此金色光泽的皮肤

看起来如此可爱的比丘 –

凭着如此稀有的美貌

为什么你会满足于一位沙门的生活呢?

Snp.3.552

你很适合成为一位国王,一位众战车之主,

一个转轮的君主,

在所有四方的胜利者,

和阎浮森林的主宰者(lord of the Jambu-tree Grove)。

Snp.3.553

随着刹帝利武士们和伟大的王子们

都致力于对您的服务,

啊!乔达摩!你应该作为男子们的主宰

和众王之王来统治。”

佛陀

Snp.3.554

“啊!舍罗!我已经是一个是国王。”

世尊回答道。

“我是最高正法之王,

我使正法之轮转动,

没有人可以停止它。”

舍罗

Snp.3.555

“你声称遍正觉,” 舍罗婆罗门说道,

“啊!乔达摩!你告诉我,

“我是最高正法之王,

我使正法之轮转动。”

Snp.3.556

谁是你的将军,

那位遵循大师的自己的方式的弟子吗?

帮助你将你启动的轮子

转动起来的人是谁呢?”

世尊

Snp.3.557

“轮子由我启动,” 世尊回答道,

“那个同样的最高的正法之轮,

如来的儿子舍利弗帮助我转动此轮。

Snp.3.558

必须被知道的事物得到直接地知道,

必须被修习的事物已经得到了修习,

必须被舍弃的事物已经得到了舍弃,

因此,婆罗门!我是一位佛陀。

Snp.3.559

因此让你对我的诸怀疑息灭

并让决定取代它们的位置,

因为总是很难获得

众遍正觉者的目光。

Snp.3.560

我是其在这个世间的存在

很少出现的一个人,

我是遍正觉者,

啊!婆罗门!我是最高的医生。

Snp.3.561

我是无与伦比的释天(Brahma),

压碎了所有魔罗的大军;

已经击败所有的我的敌人,

我没有恐惧而喜悦。”

舍罗

Snp.3.562

“啊!先生们!倾听这个,倾听他所说的,

有远见眼力的人,医生,

象森林里一头狮子般

咆哮的强大的英雄。

Snp.3.563

谁,即使有为社会不容的卑下出生

当其看见他是无与伦比的

压碎所有魔罗的大军的圣人

而不会相信他呢?

Snp.3.564

现在请想要的人跟随我

而不想要的人,请他离开。

因为我将在他座下出家,

这个有远大智慧的人。”

学生们

Snp.3.565

“啊!先生!如果现在你赞成

正觉者的这个教诫,

那么我们也将在他的座下出家,

这个有远大智慧的人。”

舍罗

Snp.3.566

“在这里有三百位婆罗门

他们合掌向上恳求:

“啊!愿我们过梵行生活

啊!世尊!在你的座下。””

佛陀

Snp.3.567

“啊!舍罗!梵行已经得到很好地宣告,”

世尊说道,

“要在这里被看见和没有延迟;

一个精勤修学的人

将会找到一个富有成效的出家。”

于是舍罗婆罗门和其会众在世尊座下接受出家,并受具足戒。

于是,当那夜过后,结发沙门羇尼耶在自己的隐居处已经准备了种种美食,并向世尊宣布了时间:“乔达摩大师!饭食备好,正宜其时。” 那时,世尊在早晨穿好衣服,拿钵和外袍,与比丘僧团一起去结发沙门羇尼耶的隐居处,在备好的座位上坐下。

那时,结发沙门羇尼耶亲手以种种美食款待和使以佛陀为上首的比丘僧团满意。当世尊已经进食完和把手从钵收回时,结发沙门羇尼耶取了一个低矮的坐具并在一旁坐下。于是世尊以这些偈颂给他以祝福:

Snp.3.568

“燔祭是火的荣耀

娑毘底(萨维特里)是吠陀赞美诗的荣耀,

国王是众人的荣耀,

大海是流入其中众河的荣耀;

Snp.3.569

月亮是众星辰的荣耀,

太阳是所有照耀的事物的荣耀,

福德是所有渴望的人的荣耀,

僧团是那些供养者的荣耀。”

当世尊以这些偈颂送出祝福后,他从座位起来和离开。

那时,在他们具足戒不久,独居、隐退远离、精勤不放逸、热忱和坚定,尊者舍罗和其会众,亲自以证智(with direct knowledge)实现,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善男子们从在家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的梵行的无上目标。他们证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历,该办已办,不再有存在的任何状态。” 并且尊者舍罗和其会众成为众阿罗汉。

那时,尊者舍罗和其会众去见世尊。将他的上袍搭到一边肩上,向世尊合掌礼敬时,以这些偈颂对世尊说道:

Snp.3.570

“看见一切者!自从我们皈依于你以来,

八天已经过去。

啊!世尊!在这七个夜晚,

我们在你的教诫中已经得到了调御。

Snp.3.571

你是佛陀,你是导师,

你是牟尼,魔罗的征服者。

已经切断所有的邪恶性向,

你已经跨越并指导人类跨越。

Snp.3.572

你已经克服了所有的附着,

你已经除去了所有的烦恼。

你是一头没有执取的狮子,

你已经舍弃了恐惧和害怕。

Snp.3.573

在这里三百比丘站着

崇拜着伸出双手。

啊!英雄,伸出你的双足,

让这些伟大的众生崇敬导师。”


KN.5.3.8 第八章 箭(Salla)经

Snp.3.574 

没有一个先兆(without a sign),在这里

众凡夫的人生是未知的(unknown is the life of mortals here) – 

它困难和短促,

并且与痛苦相联结。

Snp.3.575

因为没有一个办法

让已经出生的那些人不死。

当一个人抵达晚年时,死亡也会发生:

因为这样是活着的众生的本质。

Snp.3.576 

正如当果实已经成熟时

总有它们坠落的恐惧一般;

因此对于已经出生的众凡夫来说,

总有死亡的恐惧。

Snp.3.577

正如陶匠

制作的众陶器,

最终总以破碎而终,

众凡夫的人生也是如此。

Snp.3.578 

年幼的和年长的两者,

愚蠢的和明智的两者,

都处于死亡的控制之下:

一切都以死亡作为他们的归宿。

Snp.3.579 

当那些被死亡控制的人们

正从这里去往下一个世间,

父亲不能保护它的儿子,

一个人也不能保护他的亲人们。

Snp.3.580 

甚至当亲人们旁观

并嚎淘大哭时,

可以看见众凡夫中的每一位

象一头要被屠杀的牛被带走。

Snp.3.581 

象这样此世间

遭受死亡和已高年事打击:

因此明智者不会忧伤,

已经了知此世间之道。

Snp.3.582 

不知道他来或他去

之道的你,

也看不出任何一端,

可是却没有目的哀叹。

Snp.3.583 

如果他哀叹时,

一个受迷惑的人,伤害自己,

会派生某种利益,

那么明智者也会去做同样的事情。

Snp.3.584 

一个人成就心的平静

不是由于哭泣和忧伤。

一个人的痛苦还会生起更多

并且一个人的身体受到损害。

Snp.3.585 

一个人单薄消瘦和苍白憔悴,

并且一个人对自己造成伤害:

离去之人并不因此持续;

因而哀恸徒劳无益。

Snp.3.586 

不舍弃悲伤

一个人还会招致更对痛苦。

为死者哀号恸哭,

一个人会陷入悲伤。

Snp.3.587 

看着也会死去的别人,

根据他们的业而过活的人们:

众生在此世间战战兢兢,

已经来受死亡的控制。

Snp.3.588 

他们以任何方式设想它,

事实证明不是这样。

分离就是如此:

看见这世间之道!

Snp.3.589 

即使一个人活上一百年,

或更久,

当一个人在这里舍弃生命时

他要要与亲人们分离。

Snp.3.590 

因此,从阿罗汉处听到此言,

一个人应该停止哀恸。

已经看到他已离去和死亡,

要意识到,“我不能让死人复生”。

Snp.3.591

正如一个人的庇护所着火时,其人用水扑灭火一般;

同样地,一位明智的人 – 睿智、博学多闻、善巧 –

会快速驱散产生的悲伤,

 就象风驱散一簇棉绒那般。

Snp.3.592

驱散哀恸、喃喃自语

和其沮丧:

为自己谋求幸福,

一个人应该从自己身上拔出箭。

Snp.3.593 

箭拔出后,无所依着,

已经成就了心的平静,

已经克服一切忧伤,

无忧无虑,其人达至寂灭。


KN.5.3.9 第九章 婆舍多(Vasettha)经

【注】:《中部》MN.2.98 致婆舍多(Vasettha)经与此经相同,英文版稍有不同。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伊车能伽罗的靠近伊车能伽罗的丛林中。当时,众多著名的和富裕的婆罗门正呆在伊车能伽罗,即阐基(Canki)婆罗门、多卢迦(Tarukkha)婆罗门、薄拘娑提(Pokkharasati)婆罗门、吒奴苏尼(Janussoni)婆罗门、杜帝耶(Todeyya)婆罗门以及其他著名的和富裕的婆罗门。

那时,婆罗门学生婆舍多与婆罗堕若正在为了锻炼而徒步和漫游,他们之间出现这样的讨论:“一个人如何是一位婆罗门呢?”  婆罗门学生婆罗堕若如是说道:“当一个人在父母两边都出生很好,回溯七代母系和父系血脉纯正,在出生方面无懈可击和无可挑剔时,那么此人是一位婆罗门。” 婆罗门学生婆舍多说道:“当一个人是有戒德的,具足种种持守时,那么此人是一位婆罗门。” 可是婆罗门学生婆罗堕若既不能说服婆罗门学生婆舍多,婆罗门学生婆舍多也不能说服婆罗门学生婆罗堕若。

于是婆罗门学生婆舍多对婆罗门学生婆罗堕若说道: “先生!沙门乔达摩,他是释迦族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正住在伊车能伽罗的靠近伊车能伽罗的丛林中。现在四处流传着一份关于乔达摩大师的良好报告,到了这种程度:“世尊已经成就证悟和遍正觉,他明与行圆满,庄严崇高,他是诸世界的知解者,无上调御者,天人师,他已经正觉和为世间所尊(accomplished, fully enlightened, perfect in true knowledge and conduct, sublime, knower of worlds, incomparable leader of persons to be tamed, teacher of gods and humans, enlightened, blessed)。” 来吧,婆罗堕若! 我们去见沙门乔达摩并就这件事向他询问。当他回答时,我们将忆持它。” – “是的,先生!” 婆罗门学生婆罗堕若回答道。

然后婆罗门学生婆舍多与婆罗堕若去见世尊并与他互相致意。致意与寒暄后,他们在一旁坐下,婆罗门学生婆舍多以诸偈颂对世尊如是说道:

(序曲)

婆舍多

Snp.3.594

“我们两人都承认

拥有我们所宣称的三吠陀之智(The knowledge we claim of the Triple Veda; 三明),

因为我是薄拘娑提婆罗门的学生,

并且他是多卢迦的婆罗门的学生。

Snp.3.595 

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

众吠陀专家教导的所有一切;

熟练掌握语文学和语法

我们在讨论中与我们的老师们不相上下。

Snp.3.596

乔达摩!在有关出生和种姓阶级的问题上

我们之间出现了一个争论:

婆罗堕若说一个人由于出生而是一位婆罗门,

而我坚持一个人由于行为业而是一位婆罗门。

啊,先知(Seer)!知道这个是我们的辩论。

Snp.3.597 

因为没有一方能说服另一方,

或者使他看见对方的观点,

先生!我们来向你询问,

作为一位佛陀广为人知。

Snp.3.598

如同当满月时

人们带着崇敬而礼拜它一般,

同样地在此世间

他们崇敬你。

Snp.3.599

乔达摩!在此世间升起的眼睛,

因此我们要向你询问:

一位婆罗门是由于出生还是行为?

对不知道的我们解释

我们如何识别和了解一位婆罗门。”

 (佛陀)

Snp.3.600

“婆舍多!我将如实地向你们解释”

世尊说道,

“众生物的一般性划分;

因为出生的类别多种多样。

Snp.3.601

首先了解草和树木:

虽然它们缺乏自我觉知,

它们的出生是它们独特的标志;

因为出生的类别多种多样。

Snp.3.602

接下来是众飞蛾和蝴蝶

等等之类,直到蚂蚁:

它们的出生是它们独特的标志;

因为出生的类别多种多样。

Snp.3.603

然后了解各种各样小型和大型的

四足动物们的种种类别:

它们的出生是它们独特的标志;

因为出生的类别多种多样。

Snp.3.604

了解以腹为足的那些

也就是说,众蛇的长背类:

它们的出生是它们独特的标志;

因为出生的类别多种多样。

Snp.3.605 

也要了解水生的鱼

它们生养在液体的世界中:

它们的出生是它们独特的标志;

因为出生的类别多种多样。

Snp.3.606

接着了解以翅膀前行的众鸟

当它们在无垠的空中排列飞行时:

它们的出生是它们独特的标志;

因为出生的类别多种多样。

(人类彼此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Snp.3.607 

在这些众生

出生的种种差别成为它们独特的标志,

对于众人,却没有出生的种种不同

在他们中成为独特的标志。

Snp.3.608

既不是在毛发中,也不是在头部中

既不是在双耳中,也不是在双眼中

既不是在口中,也不是在鼻子中

既不是在双唇中,也不是在双眉中;

Snp.3.609

既不是在双肩中,也不是在脖项中

即不是在腹中,也不是在背中

既不是在双臀中,也不是在胸中

即不是在肛门中,也不是在生殖器中

Snp.3.610 

既不是在双手中,也不是在双足中

既不是在手指中,也不是在指甲中

既不是在双膝中,也不是在两条大腿中

既不是在他们的颜色中,也不是在声音中:

在这里,出生成不了

象其他出生的种种类别那样所有独特的标志

Snp.3.611 

在众人体它们当中

没有什么独特的东西可以找到。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纯粹是口头上的名称。

Snp.3.612

在人们当中通过农业谋生的人

婆舍多!你应该知道

他被称为一位农夫;

他不是一位婆罗门。

Snp.3.613

在人们当中通过各种手艺谋生的人

婆舍多!你应该知道

他被称为一位手艺人;

他不是一位婆罗门。

Snp.3.614 

在人当中通过商品贸易谋生的人

婆舍多!你应该知道

他被称为一位商人;

他不是一位婆罗门。

Snp.3.615

在人们当中通过服侍他人谋生的人

婆舍多!你应该知道

他被称为一位仆人;

他不是一位婆罗门。

Snp.3.616 

在人们当中通过偷盗谋生的人

婆舍多!你应该知道

他被称为一位强盗;

他不是一位婆罗门。

Snp.3.617

在人们当中通过弓术射箭谋生的人

婆舍多!你应该知道

他被称为一位战士;

他不是一位婆罗门。

Snp.3.618

在人们当中通过诸祭司之技谋生的人

婆舍多!你应该知道

他被称为一位牧师;

他不是一位婆罗门。

 

Snp.3.619

在人们当中进行管理的任何人

城镇和王国,婆舍多!你应该知道

他被称为一位统治者;

他不是一位婆罗门。

(一位真正婆罗门的标记)

Snp.3.620

我不因为他的家谱和母系起源(genealogy and maternal origin)

而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假如障碍仍在他当中潜行,

他只是一个说“先生”的人。

一个不被障碍和不再执取的人: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21 

已经切断所有束缚

并不再被痛苦所动摇

已经克服一切系缚联系,超然分离: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22

已经切断每一根系带和细带,

众缰绳和缰绳带,

他的轴栓被拉起,觉醒的一个人: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23

能忍耐,而嗔恨、辱骂、暴力

还有束缚无迹可寻,

耐心的力量很好地排列: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24

没有愤怒,

尽责尽力、保有戒德和谦逊,

得到调御,持有最后之身: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25

就象众莲叶上的雨珠,

或是在一把锥子尖端的芥子,

完全不执取于诸感官享乐: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26

在自己当中当下知道

所有痛苦的毁灭,

放下负担,超然分离: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27

有深刻的了知,明智

可以从非道(non-path)告诉道(path)

并已经成就了最高的目标: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28

超然远离众屋主

和那些进入无家生活的人两者,

无家游行或期望: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29

对所有脆弱或坚强的人

已经放下棍杖,

不杀害或使他们被杀害: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30 

在反对者们当中不反对

在被施予了暴力的那些人当中平和

在执取的那些人当中不执取: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31 

扔掉所有贪欲和嗔恨,

扔掉狂妄我慢和蔑视,

象一把锥子尖端的芥子: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32

没有严厉地说出话

充满义理,永远如实,

言语不伤害任何人: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33

在此世间永远不会

未给予而取,无论长的或短的,

小的或大的,净的或不净的: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34

关于这个世间和下一个世间

没有内在的诸渴望

没有渴望地生活和超然分离: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35

他当中没有诸依着,

通过知识,他没有怀疑

已经抵达无死之境的坚实之地: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36 

通过超越当下关于福德善业和恶业两者

的所有系缚,

他无忧无虑、纤毫不染和纯净: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37

清净如无暇的月亮

清楚和澄澈,并且在他当中

喜悦和存在已经得到摧毁: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38 

已经超越了沼泽,

泥潭,轮回,所有妄想痴迷,

已经横渡至彼岸

并在诸禅中禅修,

不摇摆和不困惑

通过不执取得到涅槃的成就: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39

已经舍弃诸感官享乐

并在无家生活中游行,

感官欲望和存在被摧毁: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40

也已经舍弃了渴爱,

并在无家生活中游行,

渴爱和存在被摧毁: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41

将所有人类的结缚抛在身后

并摆脱超越天界的结缚,

在一切地方与所有的结缚分离: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42

将所有的喜悦和不满足抛在身后

清凉而没有依着,

超越全世界的英雄: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43

知道众生如何消失

以许多中的一种模式重现,

他解开,善逝崇高,觉醒: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44 

对于众天神、众乾达婆(spirits)和众人

他的目的地不为所知,

诸烦恼已尽的阿罗汉: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45

根本没有障碍,

在前、在后或在中间,

没有障碍并不再执取: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46

牛群的领袖,完美的英雄,

已取得胜利的伟大先知,

不摇摆,已清洁干净,已觉醒: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Snp.3.647

知道他过去世的多重生命

并看见诸天界和诸悲惨的状态(苦界),

已经抵达出生的摧毁:

我称他为一位婆罗门。

(诸区别在于诸行为)

Snp.3.648

因为名字和族姓

在此世间仅仅作为诸名称被指定;

源于诸约定,

它们到处被指定。

Snp.3.649

对那些不知道这个事实的人,

诸邪见已经长久存在于他们的心中。

没有知道,他们向我们宣称:

“一个人由于出生而为一位婆罗门。”

Snp.3.650

一个人不是由于出生而是一位婆罗门,

也不是由于出生而是一位非婆罗门。

通过行为业一个人是一位婆罗门,

通过行为业一个人是一位非婆罗门。

Snp.3.651

因为人们由于他们的诸行为是众农夫,

并也由于他们的诸行为是众手艺人;

人们由于他们的诸行为是众商人,

并也由于他们的诸行为是仆人们。

Snp.3.652

并且人们由于他们的诸行为是众强盗,

也由于他们的诸行为是众战士;

人们由于他们的诸行为是众牧师,

并也由于他们的诸行为是众统治者。

(此世间按业轮回)

Snp.3.653

因此那就是真正明智的人如何

如实地看见行为业,

缘起的看见者们,

娴熟于行为业和它的诸果报。

Snp.3.654

行为业使此世间运行,

行为业使这一代转向。

众生物受到行为业的约束

就像战车的轮子被轴栓约束一样。

Snp.3.655

沙门义,梵行,

自我控制和内在的修学,

通过这个,一个人成为一位婆罗门,

最高的婆罗门义蕴藏其中。

Snp.3.656

拥有三重智(the triple knowledge)的一个人,

平静,对他来说更新的存在被终结

婆舍多!对那些了知的人

作为梵天与帝释而如是知道他。”

当如是所说时,婆罗门学生婆舍多与婆罗堕若对世尊说道:“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太伟大了,乔达摩大师!……请乔达摩大师作记我们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皈依。”


KN.5.3.10 第十章 瞿迦梨迦(Kokalika)经

【注】:本经与SN.6.10 瞿迦梨迦经 (2)内容相近,菩提比丘的诸英文版之间措辞稍有不同。

在舍卫城。那时,瞿迦梨迦比丘去见世尊。 抵达后,向世尊礼敬,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瞿迦梨迦比丘对世尊如是说道:“大德!舍利弗和目犍连有诸邪恶的愿望;他们已经受到诸邪恶的愿望的支配。”

当如是所说时,世尊对瞿迦梨迦比丘如是说道: “瞿迦梨迦!不要这么说!瞿迦梨迦!不要这么说!瞿迦梨迦!请你对舍利弗和目犍连满意,舍利弗和目犍连戒德良好(virtuous)。”

第二次,瞿迦梨迦比丘对世尊如是说道:“大德!尽管世尊值得我信赖。大德!我说同样的话,舍利弗和目犍连有诸邪恶的愿望;他们已经受到诸邪恶的愿望的支配。” 第二次,世尊对瞿迦梨迦比丘如是说道:“瞿迦梨迦!不要这么说!瞿迦梨迦!不要这么说!瞿迦梨迦!请你对舍利弗和目犍连满意,舍利弗和目犍连戒德良好。” 

第三次,瞿迦梨迦比丘对世尊如是说道:“大德!“大德!尽管世尊值得我信赖。大德!我说同样的话,舍利弗和目犍连有诸邪恶的愿望;他们已经受到诸邪恶的愿望的支配。” 第三次,世尊对瞿迦梨迦比丘如是说道:“瞿迦梨迦!不要这么说!请你对舍利弗和目犍连满意,舍利弗和目犍连戒德良好。”

于是,瞿迦梨迦比丘起座,向世尊礼敬,然后右绕离开。瞿迦梨迦比丘离去不久,全身遍满芥子大小的脓疮;芥子(mustard seeds)渐成为绿豆(mung beans)大小;绿豆渐成豌豆(chickpeas)大小;豌豆渐成枣核(jujube stones)大小;枣核渐成枣子(jujube fruits)大小;枣子渐成阿摩罗果(myrobalans; 馀甘子)大小;阿摩罗果渐成未成熟的木瓜(unripe beluva)大小;未成熟的木瓜渐成成熟木瓜大小;成为成熟木瓜大小后破裂,流出脓汁与血液。瞿迦梨迦比丘由于此病过世。由于对舍利弗和目犍连生起瞋怒心,瞿迦梨迦比丘死后在钵昙摩(Paduma; 红莲)地狱重生。

那时,夜已深沉,绝美的梵天娑婆世界主发放殊胜妙光,照亮整个祇树园,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礼敬,在一旁站立,对世尊如是说道:“大德!瞿迦梨迦比丘过世了。大德!由于对舍利弗和目犍连生起瞋怒心,瞿迦梨迦比丘死后在钵昙摩(Paduma; 红莲)地狱重生。” 这就是梵天娑婆世界主所说。梵天娑婆世界主向世尊礼敬,然后右绕,就在那里消失。

于是,当那夜过后,世尊对比丘们说道:“比丘们!就在昨夜,夜已深沉,绝美的梵天娑婆世界主发放殊胜妙光,照亮整个祇树园,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礼敬,在一旁站立,对世尊如是说道:“大德!瞿迦梨迦比丘过世了。大德!由于对舍利弗和目犍连生起瞋怒心,瞿迦梨迦比丘死后在钵昙摩(Paduma; 红莲)地狱重生。” 比丘们!这就是梵天娑婆世界主所说。 梵天娑婆世界主向我礼敬,然右绕就在那里消失。””

如是所说时,某位比丘对世尊如是说道:“大德!在钵昙摩地狱中的寿命有多长?”

“比丘!在钵昙摩地狱中的寿命很长,那不容易计算,说它是如此好几年,或好几百年,或好几千年,或好几十万年。”

“那么,大德!能用一个譬喻解说吗?”

“比丘!这是能够的。比丘!犹如二十佉梨满满一拘萨罗国车的芝麻,每过一百年从那里拿出一粒芝麻。比丘!二十佉梨满满一拘萨罗国车的芝麻以此方法取尽,也比不了一阿浮陀地狱的寿命。比丘!二十阿浮陀地狱的寿命等于一尼罗浮陀地狱寿命;比丘!二十尼罗浮陀地狱寿命等于一阿婆婆地狱寿命;比丘!二十阿婆婆地狱寿命等于一阿吒吒地狱寿命;比丘!二十阿吒吒地狱等于一阿诃诃地狱寿命;比丘!二十阿诃诃地狱等于一水莲地狱;比丘!二十水莲地狱等于一青睡莲地狱;比丘!二十青睡莲地狱等于一青莲地狱;比丘!二十青莲地狱等于一白莲地狱;比丘!二十白莲地狱等于一红莲地狱。比丘!由于对舍利弗和目犍连生起瞋怒心,瞿迦梨迦比丘死后在钵昙摩(Paduma; 红莲)地狱重生。 ”

这就是世尊所说。说了这个后,善逝、大师又进一步如是说道:

Snp.3.657

“当一个人已经出生时,

一柄斧头生在他的口中,

愚痴者说恶语时,

斧头会砍断他自己。

Snp.3.658

一个人称赞应受责备的人,

或责备应受称赞的人,

他以他的口丢出了厄运的骰子,

由于那厄运的骰子他找不到快乐。

Snp.3.659

这厄运骰子的一掷虽然微不足道,

但在厄运的骰子上可输掉财产,

和所有一切包括自己。

到目前更糟的是,这厄运骰子的一投

怀有对善逝们的仇恨。

Snp.3.660 

经历十万垓年(nirabbudas;尼罗布陀),三十六更多,和五秭年(abbusas;阿浮陀),

已经对他们设置了邪恶的言语和心,

圣人们的诽谤者,

趣向地狱。”

Snp.3.661 

说谎者堕入地狱,

已经做了却说“我没有做”的人也同样堕入地狱。

已经逝去后,两者都是同样的

在下一个世间无德诸业的男人们。

Snp.3.662 

当一个人诋毁一位无辜者,

一位无瑕的清净者时,

邪恶落回道愚者自己,

就象逆风扬撒细尘。

Snp.3.663 

由于贪婪的品质而起的一个企图

通过言语咒骂其他人;

毫无信念,刻薄,小气,鄙吝,

他意在分裂之语。

Snp.3.664 

口出恶言,说谎者,粗鄙者,

杀生者,作恶者,损害良善。

无德之人,不幸之徒,出生低贱:

去往地狱的你在这里无需多说。

Snp.3.665 

当你这位作恶者损害良善时,

你散播尘垢招致损害。

已经做了许多恶事,

你将长久地堕入深渊。

Snp.3.666 

因为没有人其业会永远消失;

它回来之时,他的主人获得它。

在另外一个世间,这个蠢货,

作恶者,在自己当中看见痛苦。

Snp.3.667 

他抵达刺穿之地,

那里有诸铁钩,诸利刃,和诸铁桩,

然后有相应的食物,

如一个炽热铁球。

Snp.3.668 

当说话时,地狱的狱卒们

不会说甜言蜜语。

他们不催促;他们不提供庇护。

那些地狱众生躺在铺开的炭上,

他们进入一个熊熊燃烧的火堆。

Snp.3.669 

并且把他们抓进网中,

在那里狱卒们用铁锤敲打他们;

地狱众生陷入夺目的愁云惨雾,

象烟霭般扩展开去。

Snp.3.670 

然后他们进入铜锅(the Copper Cauldron),

一个熊熊燃烧的火堆;

他们在里面长时间受煎熬,

在诸火堆里沉浮。

Snp.3.671 

接着作恶者在那里

在混合脓与血的铜锅里被烹饪。

无论他诉诸什么区域,

他由于在那里接触受到折磨。

Snp.3.672 

接着作恶者

在众虫所居的水里被烹饪。

甚至没有找不道一个岸边,

因为众锅子到处都是一样的。

Snp.3.673 

然后他们进入剑叶林(the Wood of Sword Leaves),

锋利的剑叶使得他们的身体被切为碎片。

已经用钩子抓住了舌头,

反复乱砍它,狱卒们击打它。

Snp.3.674 

接着他们去往难以越过的吠多罗尼地狱(Vatarani),

那里有诸利刃,有诸剃刀。

蠢货们跌入其中 –

那些已经做了邪恶之事的作恶者们。

Snp.3.675 

当他们在那里哭号时,

棕色或斑点狗们吞噬他们,

还有成群的乌鸦和十分贪婪的豺们吞食他们,

同时鹰隼们和乌鸦们啄食他们。

Snp.3.676 

在这里生活确实悲惨,

作恶者们已经看到。

在这里一个人的余生中,

其人应该恪守职责而不粗心懈怠。

Snp.3.677 

明智者已经数出那些多担芝麻的数目;

在钵昙摩(Paduma; 红莲)地狱的生命长度与之相较:

它们共有五俱胝(five kotis)的那由陀(nahutas),

再加另外一千二百个俱胝(twelve hundred kotis)。

Snp.3.678 

诸地狱的生活如此悲惨,

因为一个人必须在那里呆如此漫长的时间。

因此一个人对于那些清净、有戒德和充满良善品质的人

应该总是守护语(speech)和意(mind)。”


KN.5.3.11 第十一章 那罗迦(Nalaka)经

(序偈)

Snp.3.679 

仙人阿斯陀(Rishi Asita)在度过白天时,

看到三十三天诸天神(Tavatimsa)欣喜若狂。

已经崇拜因陀罗,穿着净装,

带着诸旆幡(streamers),他们宣告着蓬勃昂扬的称赞。

Snp.3.680 

已经看到诸天神蓬勃昂扬和兴高采烈,

已经表达了尊敬,他对他们这样说道:

“这群天神蓬勃昂扬和喜气洋洋是什么原因呢,

为何你们带着旆幡并挥舞不停呢?

Snp.3.681 

甚至当过去与阿修罗作战

当天神胜利,而阿修罗失败时,

甚至那时也没有这样的兴奋激动。

众天神见到了什么奇迹而如此欣喜呢?

Snp.3.682

众天神打着口哨,歌唱,并演奏音乐;

他们手舞足蹈。

我问你们这些住在须弥山顶(Mount Meru’s peak)的众天神:

请赶快解除我的疑虑,先生们!”

Snp.3.683 

“菩萨 – 无与伦比的宝石 –

为了福利和快乐,

降生于此世间的蓝毗尼城释迦村;

所以我们非常高兴和喜气洋洋。

Snp.3.684 

他在众生最为卓越,第一之人,

男人们中之公牛,一切造物之首。

他将在为仙人们而命名的林中转动法轮,

像一头威武的兽王狮子咆哮。”

Snp.3.685

已经听闻此言,他迅即降临,

来到净饭王(Suddodana)的住宅中。

在那里坐下后,对释迦族人说道:

“王子在哪里?我也想看看他。”

Snp.3.686 

于是释迦族人让这位名叫阿斯陀的仙人观看他们的儿子,

王子光芒灿烂,犹如高明的金匠锻造的金子,色彩完美。

在一位善巧之人制作的炉子之口

王子象金光般照耀,

Snp.3.687 

已经见到王子象火焰顶一样辉耀,

象众星之主月亮一样清净,在空中移动。

象秋天没有云遮的太阳一样灿烂,

已经满怀喜悦,他获得充分的欢乐。

Snp.3.688 

众天神在空中撑着一顶

有多支的肋条和一千轮的华盖(parasol)。

金柄拂塵上下翻动

但看不见手持华盖和拂塵的众天神。

Snp.3.689 

这位束有发髻,名为根诃希利(Black Glory)的仙人(rishi)

已经看到王子象放在一块红毯子上的一枚金块,

头上高悬白色的华盖时,

他接过王子,兴高采烈和快乐。

Snp.3.690 

于是已经接过了释迦族之公牛,

察看王子时,这位擅长诸标志和颂歌的大师(the master of marks hymns),

心中欢喜并大叫一声:

“他至高无上,两足类中魁首。”

【注】:两足类中魁首,两足尊(the best of bipeds)

Snp.3.691 

接着,想起他自己的离去时,

他神情沮丧并落下眼泪。

释迦族人们看到这一点便问道:

“会有什么不幸降在王子上吗?”

Snp.3.692 

看到释迦族黯然神伤时,仙人说道:

“我没有预知有什么会伤害王子,

对于他至少没有任何障碍。

你们尽管放心。

Snp.3.693 

这位王子将达至最高觉悟(foremost enlightenment),

最高清净眼力之人,对许多人充满怜悯,

他将转动法轮(the wheel of the Dhamma),

他的精神生活(梵行)将传扬四方。

Snp.3.694 

可是我在这里所剩的寿命不长了;

在此期间我将会死去。

我将不能听到这位坚强无比者的正法了,

因此,我忧虑(troubled)、苦恼(distressed)和沮丧(dejected)。”

Snp.3.695

已经给释迦族人们带来丰足的快乐,

圣者离开了宫殿。

出于对自己的外甥的怜悯,

他就坚强无比者的正法叮嘱外甥。

Snp.3.696 

“当你从另一个人那里听到‘佛陀’一词,

和“成就觉悟者揭示最高的正法“,

已经去见他,问了他的教义时,

在世尊的座下过精神生活(梵行)。”

Snp.3.697 

由这样一个有仁慈之心,

其未来眼力得到最高清净化的人所指导,

那罗迦,有累计的功德之藏(one with a store of merit)者

期待着征服者(the Conqueror),以得到守护的诸根而居(dwelled with guarded faculties)。

Snp.3.698 

已经听说关于征服者转动法轮之词,

已经前去,他看见了这位大仙(the chief rishi)并且十分愉快。

由于阿斯陀的教诲已经来了,

他就最高的牟尼义(the supreme munihood)向这位杰出的牟尼询问。

(指导)

Snp.3.699 

“我已经知道阿斯陀的话

是如实真实的(true to fact)。

因此,乔达摩!一个超越了一切现象的人,

我要问你。

Snp.3.700 

因为我已经进入无家生活,

求助于诸施舍(seeking sustenance on alms ),

啊,牟尼!被问到时,

请给我解释作为终极之道的牟尼义。”

Snp.3.701 

世尊说道:

“我将给你描述

难以修习实践和难以掌握的牟尼义。

来吧,我将把它告诉你 –

振作起来,坚定不移。

Snp.3.702 

无论在村子里是被侮辱还是被崇敬,

一个人都要一视同仁。

一个人应该守护其心而没有愤怒,

保持平静而不意气高昂(without being elated)。

Snp.3.703 

各种感想高低起伏

就象一座森林的众火苗般出现。

女人们试图勾引一位牟尼 –

不要让她们勾引你!

Snp.3.704 

避免交媾(refraining from sexual intercourse),

已经舍弃细致和粗大的诸感官享乐;

一个人不要对活着的众生,脆弱和坚强的两者,

充满敌意或依着。

Snp.3.705 

要想到“象我一样,他们也是如此”

象他们他们一样,我也是如此”。

已经把自己当作此准则

其人不应该杀戮或引起他人杀戮。

Snp.3.706 

已经舍弃对凡夫俗子所依着

的欲望和贪婪,

一个有眼力远见的人应该修行实践

使得其人可能穿越过这个地狱。

Snp.3.707 

不是填饱肚子,而要饮食有度,

一个人应该没有什么欲望, 没有渴望。

一个人不饥渴于欲望;

无欲无求,其人寂静(quenched)。

Snp.3.708 

已经巡回乞食而漫游,

他应该诉诸山林(resort to the woods)。

呆在树下,

牟尼应该取座。

Snp.3.709 

那个属意禅那(intent on Jhana)的人

应该欣喜于禅修。

他应该在树下禅修,

使自己完全满足。

Snp.3.710

于是,随着夜晚的流逝,

他会前往村庄。

他不应该欢迎诸邀请

和从村子里带来的诸供养。 

Snp.3.711

当牟尼来到村庄,

他不应该在诸家族中举止贸然。

已经打断意在获取食物的谈话,

他不应该作暗示性之语。

Snp.3.712

“我得到某物,很好;

我任何未得,也行”。

对两种情形不偏不倚,

他回到树下。

Snp.3.713 

他持钵游行;

尽管被认为糊涂而毫不糊涂,

一个人不应该嫌弃微薄的供养,

也不应该轻视施舍者。

Snp.3.714 

这位沙门(the Ascetic)所教导的修行实践

高低各异。

它们没有通过两种途径通向彼岸;

可是也不是以一种途径来体验。

Snp.3.715 

对于一个没有扩散的人,

对于一位已经切断流

已经舍弃那些将完成和未完成事物的比丘,

不存在诸染污的热恼(狂热)。”

Snp.3.716 

世尊说道:

我将给你描述牟尼义,

一个人应该待它如一柄剃刀的利刃。

已经用舌头抵住上颚,

控制其人的腹部。

Snp.3.717 

其心部应该迟缓,

也不应该左思右想,

将精神生活(梵行)作为其人的支持,

没有染污,没有依着。

Snp.3.718 

一个人应该在一个单独之座上修学,

在一位沙门的训练中修学。

孤独而处(solitude)被称牟尼义。

如果你能独处而愉快,

你将照亮十方(light up the ten directions)。

Snp.3.719

已经听闻明智者们和

摒弃了诸感官享乐的禅修者们的称道,

我的跟随者应该对

一种道德羞耻(moral shame)和信念感修行更多。

Snp.3.720 

通过诸河流和

就诸裂缝和诸沟壑而了知这一点。

众溪水哗哗作响,

大河们却静静而流。

Snp.3.721 

空洞之物作响;

满盈之物从来无声。

傻瓜就象一只半满的桶,

而明智者象一个充盈的湖泊。

Snp.3.722 

当这位沙门(the Ascetic)讲述很多时,

富有意义和十分有益。

知道时,他教导正法。

知道时,他讲述很多。

Snp.3.723 

可是,知道时,自我控制,

知道时,不说太多的一个人:

那位牟尼配的上牟尼义;

那位牟尼已经成就牟尼义。


KN.5.3.12 第十二章 二元组的沉思经(Contemplation of Dyads)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东园鹿母精舍。当时 – 第十五日的布萨日,满月之夜 – 在圆十五斋戒日的夜晚,世尊由比丘僧团围绕,露天而坐。那时世尊察看完全沉默的比丘僧团,对他们如是说道:

”比丘们!如果其他人问你们,“你们听闻那些善的、圣的、解放的和导向觉悟的教导的目的是什么呢?”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为了按照诸二元组安排的诸事物的精确知识(accurate knowledge)”。那么一个人把什么称为一个二元组呢?

(1. 四圣谛(The four noble truth))

“这是痛苦,这是通路的起源”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这是痛苦的息灭,这是导向痛苦息灭之道”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来说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24

“那些不了知痛苦

或者痛苦起源的人;

不了知痛苦在何处

完全无余息灭的人;

和不知道导向痛苦解决之道的人:

Snp.3.725 

他们贫乏于心解脱(liberation of mind),

并且也贫乏于慧解脱(liberation by wisdom)。

不能够作一个了结,

他们身陷出生和已高年事达过活。

Snp.3.726 

可是那些了知痛苦

和痛苦起源的人;

了知痛苦在何处

完全无余息灭的人;

和知道导向痛苦解决之道的人:

Snp.3.727 

他们拥有心解脱,

并且也拥有慧解脱(liberation by wisdom)。

能够作一个了结,

他们不再身陷出生和已高年事达过活。

(2. 获得(Acquisition))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生起的无论什么痛苦都是以获得为条件的。”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随着诸获得的的无余褪尽和息灭,没有痛苦的集起。”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28 

“在此世间形形色色的诸痛苦

基于获得而集起(originate on acquisition)。

创立获得的无知蠢货,

一再遇到痛苦。

因此,了知时一个人不应该创立获得,

作为成因和痛苦的起源观察思考它。

(3. 无明(Ignorance))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生起的无论什么痛苦都是以无明为条件的。”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随着无明的的无余褪尽和息灭,没有痛苦的集起。”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29 

“那些一再

在生死轮回(samsara)里旅行的人,

随着它的如是流变(its becoming thus, becoming otherwise):

那个旅途是由于无明。

Snp.3.730 

因为无明,这个巨大的妄想痴迷,

那个人已经游行如此长久。

可是那些获得清楚知识(clear knowledge)的众生

不回到更新的存在(renewed existence)。

(4. 意愿性诸活动(Volitional activities);诸行)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生起的无论什么痛苦都是以诸行为条件的。”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随着诸行的的无余褪尽和息灭,没有痛苦的集起。”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31 

“集起的任何痛苦

都是以诸行为条件的。

随着诸行的息灭,

没有痛苦的集起。

Snp.3.732 

当一个人已经知道这个危险,

“痛苦是以诸行为条件的”,

通过诸行的静止,

通过诸感知(诸想)的停止,

当一个人已经如实地这一点时,

就产生痛苦的摧毁。

Snp.3.733 

正确地看见时,知识的掌握者们

明智者们,已经看见这一点,

战胜魔罗之轭(the yoke of Mara),

并且不回到更新的存在(renewed existence)。

(5. 识)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生起的无论什么痛苦都是以识为条件的。”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随着识的的无余褪尽和息灭,没有痛苦的集起。”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34

 “集起的任何痛苦

都是以识为条件的。

随着识的息灭,

没有痛苦的集起。

Snp.3.735 

已经了知这一危险,

“痛苦以识为条件”,

通过识的静止,一位比丘

没有饥渴,已经成就了涅槃。

(6. 触)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生起的无论什么痛苦都是以触为条件的。”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随着触的的无余褪尽和息灭,没有痛苦的集起。”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36

那些受到触折磨的人,

随存在之流而淌,

已经进入一条歧路:

诸束缚的摧毁与他们相距甚远。

Snp.3.737 

可是那些已经完全了知触的人,

已经知道它,欣喜于平静,

通过突破触,

没有饥渴,完全静静(fully quenched)。

(7. 受)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生起的无论什么痛苦都是以受为条件的。”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随着受的的无余褪尽和息灭,没有痛苦的集起。”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38 

“它是否是快乐的或痛苦的,

或者既不是快乐的也不是痛苦的,

内在地和外在地

无论有什么被感受到。

Snp.3.739 

已经知道,“这是痛苦”

具有一个虚假的本质,崩解”,

一再接触它们,

看见它们的消失,一个人如是了知它们。

通过诸受的摧毁,一位比丘

没有饥渴,完全寂静(fully quenched)。

(8. 渴爱(Craving))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生起的无论什么痛苦都是以 渴爱为条件的。”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随着渴爱的的无余褪尽和息灭,没有痛苦的集起。”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40 

“与渴爱作伴,一个人

在这漫长的旅途上游行,

没有超越轮回,

随着它的如是流变,相反流变。

Snp.3.741 

已经了知这一危险,

“渴爱是痛苦的起源”,

一位比丘应该充满正念地游行

毫无渴爱,没有抓取。

(9. 执取(Clinging))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生起的无论什么痛苦都是以执取为条件的。”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随着执取的的无余褪尽和息灭,没有痛苦的集起。”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42 

“存在以执取为条件;

一个存在的有(an existent being)经历痛苦。

对一个出生的人来说有死亡;

这是痛苦的集起。

Snp.3.743 i

因此,已经正确地了知,

已经直接知道(证知; directly know)出生的摧毁,

通过执取的摧毁

明智者没有回到更新的存在。

(10. 煽动(Instigation))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生起的无论什么痛苦都是以煽动为条件的。”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随着煽动的的无余褪尽和息灭,没有痛苦的集起。”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44 

“生起的任何痛苦

都是以煽动为条件的。

随着煽动的息灭,

没有痛苦的集起。

Snp.3.745 

已经知道这一危险,

“痛苦是以煽动为条件的”。

已经放弃一切煽动

一个人在非煽动里得到解脱。

Snp.3.746 

一位有平静之心

已经切断对存在的渴爱的比丘

已经随着在诸出生里游行而完成;

对他来说没有更新的存在。

(11. 营养物(Nutriment))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生起的无论什么痛苦都是以营养物为条件的。”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随着营养物的的无余褪尽和息灭,没有痛苦的集起。”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47 

“生起的任何痛苦

都是以营养物为条件的。

随着营养物的息灭,

没有痛苦的集起。

Snp.3.748 

已经知道这一危险,

“痛苦是以营养物为条件的”。

已经完全了知(正知)一切营养物

一个人不依着于任何营养物。

Snp.3.749 

通过诸内流(诸烦恼;诸漏)的彻底摧毁

已经正确地了知健康状态,

以思考为用,坚定于正法,

一个知识的掌握者无法界定。

(12. 躁动(Agitation))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生起的无论什么痛苦都是以躁动为条件的。”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随着躁动的的无余褪尽和息灭,没有痛苦的集起。”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50

“生起的任何痛苦

都是以躁动为条件的。

随着躁动的息灭,

没有痛苦的集起。

Snp.3.751 

已经知道这一危险,

“痛苦是以躁动为条件的”。

因此已经舍弃冲动(pulse),

已经停止诸行,

没有躁动,没有执取,

一位比丘应该充满正念地游行。

(13. 依赖性(Dependency))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对于依赖的人来说有颤栗。”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一个独立的人不颤栗。”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52 

“一个独立的人不颤栗,

可是一个依赖的人,执取诸事物,

没有超越轮回,

随着它的如是流变,相反流变。

Snp.3.753 

已经知道这一危险,

“在诸依赖性中有巨大风险”。

独立,没有执取,

一位比丘应该充满正念地游行。

(14. 有色和无色诸状态依赖性(Form and formless states))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无色诸状态比有色诸状态更加平静。”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息灭比无色诸状态更加平静。”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54

“那些身陷于色而过活

和那些住于无色的众生,

不了知息灭时,

回到更新的存在。

Snp.3.755

可是那些已经完全了知诸色(forms),

没有在无色诸状态里安身立命的人

它们在息灭中得到解脱:

那些人已经舍弃了死亡。

(15. 真实和虚假(Truth and falsity))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比丘们!在这个有其众天神、魔罗、梵天的世间,和有其众沙门、众婆罗门、众天神和众人的这个群体当中,那被当作“这是真实的”,圣者们以正确之慧很好地如是看见它:“这是虚假的”。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比丘们!在这个有其众天神、魔罗、梵天的世间,和有其众沙门、众婆罗门、众天神和众人的这个群体当中,那被当作“这是虚假的”,圣者们以正确之慧很好地如是看见它:“这是真实的”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56 

“看哪!此世间有其诸天神一起

在无我的事物里设想一个我

在名色(name-and-form)上安身立命,

他们设想:“这是真实的”。

Snp.3.757 

不论用什么方式设想它,

结果相反。

那的确是它的虚假性,

因为易变的事物具有一个虚假的本质。

Snp.3.758 

涅槃具有一个非虚假的本质:

圣者们知道那为真实。

通过对真实的突破,

没有饥渴,他们完全寂静。

(16. 快乐和痛苦(happiness and suffering))

“比丘们!如果有那些人问道:“会有通过某种方式有对诸二元组的观察思考吗?” 你们应该如是回答他们:“可能有。” 如何可能有呢? ’‘比丘们!在这个有其众天神、魔罗、梵天的世间,和有其众沙门、众婆罗门、众天神和众人的这个群体当中,那被当作“这是快乐”,圣者们以正确之慧很好地如是看见它:“这是痛苦”。 – 这是一个观察思考。  ’‘比丘们!在这个有其众天神、魔罗、梵天的世间,和有其众沙门、众婆罗门、众天神和众人的这个群体当中,那被当作“这是痛苦”,圣者们以正确之慧很好地如是看见它:“这是快乐” – 这是第二个观察思考。当一位比丘如是住于正确地观察思考一个二元组时 – 精勤、热忱和坚定 –  对于他可以预期两种果报之一:要么在此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要么如果有一个残存的剩余,不还的状态(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这就是世尊所说。如是所说后,善逝、导师进一步说道:

Snp.3.759 

诸色、诸声音、诸味道、诸气味、

诸可触物和心的诸对象 –

只要它们被说道:“它们是”

一切都是合意的、可爱的和存在,它们便是可爱的,迷人的和可亲的(desirable, lovely, and agreeable)。

Snp.3.760 

在有其诸天神的此世间

这些事物被看作快乐。

在这些停息之处,

他们把这些看作痛苦。

Snp.3.761 

圣者们已经将个人实体的止息

看作快乐。

与整个世间相违背,

这就是那些看见者的眼力远见。

Snp.3.762 

别人作为快乐说起的事物

圣者们作为痛苦说起。

别人作为痛苦说起的事物

圣者们作为快乐说起。

看哪!这难以理解的正法:

在这里愚者们感到困惑。

Snp.3.763 

对那些被阻挡的人来说有愁云惨雾,

对那些没有看见的人来说有黑暗,

可是对良善者们来说它是打开的,

就象光线对那些看见的人一样。

对正法不善巧的蛮人们

甚至接近时都不了知它。

Snp.3.764 

这个正法不易为

被对存在的贪欲所折磨的那些人,

被那些在存在之流里淌着

深陷魔罗之域困境的人所了知。

Snp.3.765 

除了圣者们还有什么人

能了知这个状态呢?

当他们已经正确地知道那个状态时,

那些没有诸内流(诸烦恼;诸漏)的人成就涅槃。”

【注】:状态,境界。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比丘兴高采烈,对世尊所说十分欢喜。并且当这个谈话说出时,六十位比丘的心由于无执取从诸内流得到解脱。


第三品大品终。


KN.5.1KN.5.2KN.5.3KN.5.4 和 KN.5.5


【Chanworld.org】2017.08.08-2021.01.12-CB-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