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部》【禪世界版】KN.3自說經

返回《小部》


第一品第二品第三品第四品第五品第六品第七品第八品


禮敬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

《自說經》KN.3【禪世界現代漢語版】

 禪世界 譯

(翻譯中…… 歡迎加入禪世界翻譯組)

南傳上座部經典《自說經》【禪世界版】參考Ven. Thanissaro Bhikkhu的最新英譯版和其他英譯版本由禪世界翻譯組用現代漢語譯出。歡迎批評和建議

【注】:《自說經》經號格式(KN.3.m.n):m: 品號;n:《自說經》中的經號。

【完成】:第一品第二品第三品

【版本】:VER1.0 2021.05.11。


KN.3.1  第一品 菩提品

(KN.3.1.1-KN.3.1.10)


KN.3.1.1 覺悟 (1)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優樓頻螺(Uruvela)尼連禪河(the Neranjara River)岸的菩提樹下,新近正覺。當時世尊敏感於解脫的喜悅,在菩提樹下一連坐了七天。於是隨着七天過去,世尊從禪定(concentration)中起來,在初夜時分(in the first watch of the night)如是依序密切注意(順觀)緣起:

“當有這個時,則有那個。

以這個的生起而有那個的生起。

換句話說:

以無明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諸行。

以諸行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識。

以識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名色。

以名色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六處。

以六處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觸。

以觸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受。

以受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渴愛。

以渴愛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執取/維持。

以執取/維持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存在(有)。

以有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出生。

以出生為一個必要條件而生起老死、悲傷、哀慟、痛苦、憂愁和絕望。這樣就是整個痛苦之蘊的起源(集起)。”

於是,世尊意識到那個的重要性,吟唱此優陀那:

“隨着諸現象(法)對於

熱心禪修的婆羅門變得越來越清晰,

當他看清一種現象和其原因時,

他的諸疑惑全都煙消雲散。”


KN.3.1.2 覺悟 (2)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優樓頻螺(Uruvela)尼連禪河(the Neranjara River)岸的菩提樹下,新近正覺。當時世尊敏感於解脫的喜悅,在菩提樹下一連坐了七天。於是隨着七天過去,世尊從禪定中起來,在中夜時分(in the second watch of the night)如是逆序密切注意(逆觀)緣起:

“當沒有這個時,則沒有那個。

以這個的息滅而有那個的息滅。

換句話說:

以無明的息滅而有諸行(formations; fabrications)的息滅。

以諸行的息滅而有識的息滅。

以識的息滅而有名色的息滅。

以名色的息滅而有六處的息滅。

以六處的息滅而有觸的息滅。

以觸的息滅而有受的息滅。

以受的息滅而有渴愛的息滅。

以渴愛的息滅而有執取/維持的息滅。

以執取/維持的息滅而有存在(有)的息滅。

以有的息滅而有出生的息滅。

以出生的息滅,老死、悲傷、哀慟、痛苦、憂愁和絕望都息滅。這樣就是整個痛苦之蘊的息滅。”

於是,世尊意識到那個的重要性,吟唱此優陀那:

“隨着諸現象(法)對於

熱心禪那(jhana)的婆羅門越來越清晰,

當他洞徹諸必要條件的終結時,

他的諸疑惑全都煙消雲散。”


KN.3.1.3 覺悟 (3)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優樓頻螺(Uruvela)尼連禪河(the Neranjara River)岸的菩提樹下,新近正覺。當時世尊敏感於解脫的喜悅,在菩提樹下一連坐了七天。於是隨着七天過去,世尊從禪定中起來,在後夜時分(in the third watch of the night)如是依序和逆序密切注意(順觀)緣起:

“當有這個時,則有那個。

以這個的生起而有那個的生起。

當沒有這個時,則沒有那個。

以這個的息滅而有那個的息滅。

換句話說:

以無明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諸行。

以諸行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識。

以識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名色。

以名色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六處。

以六處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觸。

以觸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受。

以受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渴愛。

以渴愛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執取/維持。

以執取/維持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存在(有)。

以有為一個必要條件而有出生。

以出生為一個必要條件而生起老死、悲傷、哀慟、痛苦、憂愁和絕望。這樣就是整個痛苦之蘊的起源(集起)。

接着以無明的無餘褪去和息滅而有諸行(formations; fabrications)的息滅。以諸行的息滅而有識的息滅。以識的息滅而有名色的息滅。以名色的息滅而有六處的息滅。以六處的息滅而有觸的息滅。以觸的息滅而有受的息滅。以受的息滅而有渴愛的息滅。以渴愛的息滅而有執取/維持的息滅。以執取/維持的息滅而有存在(有)的息滅。以有的息滅而有出生的息滅。以出生的息滅,老死、悲傷、哀慟、痛苦、憂愁和絕望都息滅。這樣就是整個痛苦之蘊的息滅。”

於是,世尊意識到那個的重要性,吟唱此優陀那:

“隨着諸現象(法)對於

熱心禪那(jhana)的婆羅門越來越清晰,

如同照亮天空的太陽,

他屹立着,

擊潰魔羅之軍(routing Māra’s army)。”


KN.3.1.4 傲慢經(Overbearing (Huhuṅka Sutta))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優樓頻螺(Uruvela)尼連禪河(the Neranjara River)岸的菩提樹下,新近正覺。當時世尊敏感於解脫的喜悅,在菩提樹下一連坐了七天。於是隨着七天過去,世尊從禪定(concentration)中起來。

那時,某位傲慢的婆羅門去見世尊,抵達後,與世尊相互致意。致意與寒暄後,在一旁站立。站在一旁站時,他對世尊說道:“喬達摩大師!一個人要到多大程度上才是一位婆羅門呢? 並且哪些品質使一個人成為一位婆羅門呢?”

於是,世尊意識到那個的重要性,吟唱此優陀那:

“任何驅散了諸邪惡品質的婆羅門 –

– 沒有傲慢

沒有被染污,

心意得到控制 –

抵達智慧的終點,

梵行已經完成:

那位婆羅門會

正確宣說聖訓(holy teaching)。

他在此世間的任何地方

都沒有驕傲的膨脹。”


KN.3.1.5 眾婆羅門經(Brahmans (Brāhmaṇa Sutta))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當時,尊者舍利弗(Ven. Sariputta)、尊者大目揵連(Ven. Maha Moggalana)、尊者大迦葉(Ven. Maha Kassapa)、尊者大迦旃延(Ven. Maha Kaccana)、尊者大拘絺羅(en. Maha Koṭṭhita)、尊者大劫賓那(Ven. Maha Kappina)、尊者大純陀(Ven. Maha Cunda,)、尊者阿那律(Anuruddha)、尊者離婆多(Ven. Revata)、尊者阿難(Ven. Nanda)去拜見世尊。

世尊看見那些尊者遠遠地走來,看着他們,對比丘們說道:“比丘們!那些是正在過來的婆羅門。比丘們!那些是正在過來的婆羅門。”

如是所說時,某位婆羅門出身(by birth)的比丘對世尊說道:“大德!一個人要到多大程度上才是一位婆羅門呢? 並且哪些品質使一個人成為一位婆羅門呢?”

於是,世尊意識到那個的重要性,吟唱此優陀那:

“已經驅散了諸邪惡品質

那些一直充滿正念的人,

已經覺醒,終止了他們的諸束縛:

他們在此世間,

是真正的婆羅門。”

【注】:婆羅門的一個意思是掌握智慧的覺悟之人。佛陀在一些原始經典中,使用婆羅門此意。


KN.3.1.6 大迦葉(Maha Kassapa)經

【注】:SN.46.14 生病經提到了尊者大迦葉的疾病。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竹林栗鼠庇護所。當時,尊者大迦葉正住在畢波里洞穴(Pipphali Cave) – 他生了病,備受折磨,重病纏身。過些時候,尊者大迦葉病癒康復。當尊者大迦葉已經病癒時,他想道:“我不妨去王舍城托缽乞食吧。”

當時,五百位天神都在渴望有機會向尊者大迦葉施食。可是尊者大迦葉拒絕了那五百位天神,清早整理好他的內袍,拿着缽和上袍,進入王舍城,沿着窮人的街道、貧人的街道、織布工的街道托缽乞食。世尊看見尊者大迦葉進入王舍城,沿着窮人的街道、貧人的街道、織布工的街道托缽乞食。

於是,世尊意識到那個的重要性,吟唱此優陀那:

“不支持其他人(ananna),

不為人知(annata),

在根本的東西上得到了建立,

諸煩惱已被終結,

憤怒已被去除,

他就是我所說的婆羅門。”


KN.3.1.7 阿若迦拉波迦(Ajakalapaka Herd-of-Goats)經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波婆城附近的阿若迦拉波迦塔廟,阿若迦拉波迦夜叉的住處。當時,夜色漆黑,世尊露天而坐,天下着細雨。

那時,阿若迦拉波迦夜叉想讓世尊害怕、恐懼和毛髮悚立,去見世尊。抵達時,在不遠處對世尊三度喧嘩恐嚇:“騷動和混亂(阿庫羅、叭庫羅)!騷動和混亂!騷動和混亂!- 沙門!這是你的惡鬼。”

【注】:阿庫羅、叭庫羅,恐嚇騷動之音。

於是,世尊意識到那個的重要性,吟唱此優陀那:

“就他自己的諸品質而言,

當一位婆羅門是一個已經到達邊的人時,

他超越了這個惡鬼

與他的混亂。”


KN.3.1.8 僧格瑪吉(Sangamaji)經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當時,尊者僧格瑪吉為了拜見世尊已抵達舍衛城。他的前妻聽聞“他們說僧格瑪吉大師已抵達舍衛城”,於是她帶着幼兒前往祇樹林。當時,尊者僧格瑪吉坐在一棵樹下作日中所持。他的前妻去見他。抵達後,對他說道:“沙門!要照顧我 – 帶着小兒的一位女子。” 如是所說時,尊者僧格瑪吉保持沉默。第二次……第三次,他的前妻對他說道:“沙門!照顧我 – 帶着小兒的一位女子。” 第三次如是所說時,尊者僧格瑪吉保持沉默。

於是尊者僧格瑪吉的前妻在他面前放下那個幼兒而離開,說道:“沙門!那是你的兒子。要照顧他。”

那時,尊者僧格瑪吉既不注視那個幼兒也不對他說話。尊者僧格瑪吉的前妻走後不遠,回頭看見尊者僧格瑪吉既不注視那個幼兒也不對他說話。看見這樣子,她想道:“這位沙門甚至不在乎他的兒子。” 她從那裡返回,並帶着幼兒離開。

世尊以清凈和超人的天眼看見尊者僧格瑪吉前妻以那種方式行為不妥。

於是,世尊意識到那個的重要性,吟唱此優陀那:

“她來時,

他沒有歡喜,

她離去之時,

他也不憂傷。

戰鬥中的勝利者,解脫了系縛:

他就是我所說的一位婆羅門。”


KN.3.1.9 結髮者(Jatila)經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伽耶(Gaya)的伽耶山頭(Gaya Head)。當時,眾多結髮者(沙門)在寒冷的“諸八之間”的冬夜,當雪落入伽耶河時,他們在水裡跳上,他們在水裡跳下,他們在水裡跳上和跳下,把水潑在身體上,並進行火祭(the fire sacrifice),心想:“通過這個而有清凈。”

【注】:“八”是寒冷季節的三個滿月之後的半月虧缺日(每一天都在虧缺周期的第 8 天)。 這些是為死者做功德的婆羅門儀式的日期。 這些日期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之間的時期——“諸八之間”——在印度北部被認為是一年中最冷的部分。 見AN.3.35。

世尊看見眾多結髮者(沙門)在寒冷的“諸八之間”的冬夜,當雪落入伽耶河時,他們在水裡跳上,他們在水裡跳下,他們在水裡跳上和跳下,把水潑在身體上,並進行火祭(the fire sacrifice),心想:“通過這個而有清凈。”

於是,世尊意識到那個的重要性,吟唱此優陀那:

“一個人並非因水而乾淨,

儘管很多人在這裡沐浴。

任何掌握真諦和正直的人,

他就是一個乾淨者;

他就是一位婆羅門。”


KN.3.1.10 婆希耶(Bahiya)經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當時,穿着樹皮的婆希耶住在蘇波羅哥(Supparaka)海岸,他受到恭敬、敬重、尊重、崇敬,被禮敬,是諸袍、施食、住處、病人的醫藥必需品的一位接受者。那時,當他獨處隱退遠離時,他覺知到這樣的思路:“那些在此世間的阿羅漢或已經進入阿羅漢義之道的人,我是其中之一嗎?”

那時,一位天神,穿着樹皮的婆希耶的曾經的血緣親戚,慈悲,渴望他幸福,以她自己的覺知了解他的覺知中生起的思路,去見他。抵達後,對穿着樹皮的婆希耶如是說道:“婆希耶!你既不是一位阿羅漢,也不是已經進入阿羅漢義之道的人。甚至你沒有成為阿羅漢或進入阿羅漢義之道的修行實踐。”

“那麼,在包括諸天神的世間中,誰是阿羅漢或進入阿羅漢義之道的人呢?”

“婆希耶!在北國有個城市名叫舍衛城。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現在住在那裡。婆希耶!他確實是一位阿羅漢,他教導通往阿羅漢義(果)的法。”

於是婆希耶被那位天神激起緊迫感,立即從蘇波羅哥出發。在一個晚上的時間裡,一路走到了世尊所住的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當時,眾多比丘露天經行(walking meditation)。婆希耶去見那些比丘,抵達後,對那些比丘如是說道:“大德們!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現在住在何處呢?我們想要拜見那位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 

 “婆希耶!世尊已進城去托缽乞食了。”

於是婆希耶匆忙離開祇樹林並進入舍衛城,看見世尊在舍衛城為托缽乞食而行 – 平靜並激發平靜的信心,安然,他的諸感官平靜,他的心意平靜,已成就最高的寧靜和平衡,得到調御,得到守護,他的諸感官得到約束,一位偉大者(龍象)。看見他後,婆希耶去拜見世尊,抵達後,俯伏在世尊者的腳前,說道:“啊,世尊!啊,善逝!請為我教導正法,那將對我有長久的福利和喜悅。”

當如是所說時,世尊對婆希耶如是說道:“婆希耶!現在不是時候。我們已為了托缽乞食進入城裡了。”

第二次,婆希耶對世尊如是說道:“大德!但是很難確切知道世尊的生命可能有什麼危險,或者我的生命可能有什麼危險。啊,世尊!啊,善逝!請為我教導法,那將對我有長久的福利和喜悅。” 第二次,世尊對婆希耶如是說道:“婆希耶!現在不是時候。我們已為了托缽乞食進入城裡了。”

第三次,婆希耶對世尊如是說道:“但是很難確切知道世尊的生命可能有什麼危險,或者我的生命可能有什麼危險。啊,世尊!啊,善逝!請為我教導法,那將對我有長久的福利和喜悅。”

“那麼,婆希耶!你應該如是修學:“關於所見的東西,將只有所見的東西。 關於所聞的東西,將只有所聞的東西。 關於被感知的東西,將只有被感知的東西。 關於被認知的東西,只有被認知的東西。 這就是你應該訓練自己的方式。當對你而言,只有所見的東西相對於所見的東西,只有所聞的東西相對於所聞的東西,只有所感知的東西相對於所感知的東西,只有所認知的東西相對於所認知的東西時,婆希耶!則沒有你與那相應。當沒有你與那相應時,則在那裡沒有你。當在那裡沒有你時,則你不在此處,也不在彼處,也不在兩者之間。這就是痛苦的結束。(SN.35.95)”

通過聽聞世尊簡要的正法解釋,穿樹皮的婆希耶的心立即在彼時彼地以不執取而離諸煩惱得到解脫。已經用簡要的正法解釋勸誡了穿樹皮的婆希耶,世尊離去。

而在世尊離去後不久,婆希耶被一頭有幼仔的母牛攻擊而喪命。

那時,世尊已經在舍衛城托缽乞食,食畢,與眾多比丘從施食處返回,知道婆希耶已經死了。看見婆希耶時,他對比丘們說道:“比丘們!拿過婆希耶的遺體,放在擔架上抬走,火化並為他建一個紀念塔。比丘們!你們的同梵行者已經命終。”

“如你所說,大德!” 那些比丘回答世尊,把婆希耶的遺體放在擔架上抬走,火化並為他建一個紀念塔,然後去拜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鞠躬禮敬,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些比丘對世尊如是說道:“大德!婆希耶已被火葬,並已為他建了紀念塔,他的目的地(趣處)是在哪裡呢?他的未來狀態是什麼呢?” 

 “比丘們!穿樹皮的婆希耶是明智的。他依據正法而修持正法,並沒有用與佛法有關的問題糾纏我。比丘們!穿樹皮的婆希耶完全沒有束縛而涅槃。”

於是,世尊意識到那個的重要性,吟唱此優陀那:

“水與地,火與風沒有立足之處,

在那裡諸星不閃亮,

太陽不可見,

在那裡月亮不出現。

在那裡沒有黑暗。

當一位牟尼,

一位婆羅門通過睿智

已經親自實現證悟時,

他離色與無色,

離喜悅和痛苦

而得到解脫。”

KN.3.1 第一品菩提(覺悟)品終。


第一品第二品第三品第四品第五品第六品第七品第八品


返回《小部》


【Chanworld.org出品】2021.05.11-2022.05.28-MG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知識共享許可協議

禪世界版的內容採用知識共享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禁止演繹 4.0 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