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論、第一說戒品、第二說頭陀支品、第三說取業處品、第四說地遍品、第五說余遍品、第六說不凈業處品、第七說六隨念品、第八說隨念業處品、第九說梵住品、第十說無色品、第十一說定品、第十二說神變品、第十三說神通品、第十四說蘊品、第十五說處界品、第十六說根諦品、第十七說慧地品、第十八說見清凈品、第十九說度疑清凈品、第二十說道非道智見清凈品、第二十一說行道智見清凈品、第二十二說智見清凈品 和 第二十三說修慧功德品。
南無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
《清凈道論》^
THE PATH OF PURIFICATION
(VISUDDHIMAGGA)
覺音 著
禪世界 譯
(翻譯中…… 歡迎加入禪世界翻譯組)
《清凈道論》【禪世界現代漢語版】,參考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的元亨寺據日文版的古代漢語版、葉均據巴利文的現代漢語版、尊者Bhikkhu Nyanamoli據巴利文的英譯版和其他各種英譯版,由禪世界翻譯組成文。禪世界版的宗旨:在忠實於巴利文句和含義的前提下,用流暢的現代漢語為同修提供一個便於閱讀和理解的當代版本,讓更多的人獲益於《清凈道論》的研究和修習使用。最終將出版電子書,並由禪世界不斷修訂完善,在禪世界網站上供自由獲取。歡迎批評和建議。
按照尊者Bhikkhu Nyanamoli英譯版的目次,《清凈道論》分為「三大部」(戒(Virtue)、定(Concentration)和慧(Wisdom; or Understanding,了知)),每一部下有若干篇,每一篇下有若干章。按照以前的中譯版本目次,分為序論和二十三品。
禪世界版根據尊者Bhikkhu Nyanamoli所編目次,每個譯文段落格式為VM.m.n.o.p (m為「部」號,1-3;n為「篇」號,1-7;o為「章」號;p為「節」號;VM為Visuddhimagga的縮寫)。同時根據中譯版目次,列出禪世界諸網頁。
【完成】:序論
【版本】:1.0版(翻譯中): 2019.05.25-RM。
簡介
清凈道論(巴利文:Visuddhimagga),共三卷,五世紀錫蘭僧人覺音(梵 Buddhaghosa)所著,為上座部佛教中分別說部赤銅鍱系大寺派的重要論著,在南傳佛教有崇高的地位,有「修行者的百科全書」之譽,其地位等同於說一切有部的《大毗婆沙論》。本書對修行的前期準備工作、修習技巧及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闡釋(見七清凈、十六觀智),對修行者來說,可以說是很實用的「地圖」。這本書的體裁與無畏山派的《解脫道論》相近,但對它的見解多所評破。
版本
- 清凈道論原文為巴利文。巴利聖典協會版本普遍為學術界引用。
中譯本
-
- 《清凈道論》 【禪世界現代漢語版】。 2019年-目前。
- 《清凈道論》 葉均譯。 華宇出版社。 1986年。
- 《清凈道論》葉均譯。 中華佛敎百科文獻基金會。 1991年。
- 《清凈道論》《南傳大藏經第67-69冊》。悟醒法師譯。高雄: 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8年。
- 《清凈道論》葉均譯。 高雄: 正覺學會。 2002。
- 《清凈道論》葉均譯;果儒法師修訂。 桃園: 中平精舍。 2010年。
【注】:以上內容參考維基百科的《清凈道論》頁面。
序論、第一說戒品、第二說頭陀支品、第三說取業處品、第四說地遍品、第五說余遍品、第六說不凈業處品、第七說六隨念品、第八說隨念業處品、第九說梵住品、第十說無色品、第十一說定品、第十二說神變品、第十三說神通品、第十四說蘊品、第十五說處界品、第十六說根諦品、第十七說慧地品、第十八說見清凈品、第十九說度疑清凈品、第二十說道非道智見清凈品、第二十一說行道智見清凈品、第二十二說智見清凈品 和 第二十三說修慧功德品。
【禪世界出品】;【Chanworld.org】;【禪世界譯】;2019.05.11-2021.04.02-RM-MG
您必須登錄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