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有偈篇
《相應部》卷7【禪世界版】
第七章 婆羅門相應(相應七)
第一 阿羅漢們品
SN.7.1-10
SN.7.1 大那若尼(Dhananjani)經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栗鼠庇護所。當時,有位婆羅墮若(Bharadvaja)姓婆羅門的妻子,名叫大那若尼婆羅門女,對佛、法和僧團具有完全的信心。 那時,大那若尼婆羅門女為婆羅墮若姓婆羅門帶去飯食,蹣跚絆倒,三次自說優陀那:“禮敬那位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禮敬那位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禮敬那位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
當如是所說時,婆羅墮若姓婆羅門對大那若尼婆羅門女說道:“因這樣一件最小的事,這個可憐的女人不論何時都稱讚那位剃光頭髮的沙門。可憐的女人!現在我要駁倒你那位老師的教義。”
“婆羅門!我在包括眾天神、眾魔羅和眾梵天的此世間,和包括眾沙門、眾婆羅門、眾天子和眾人的這一代中,沒有看到任何人能駁倒那位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的教義。但是,婆羅門!去吧!你去了之後,自己就能知道了。”
那時,婆羅墮若姓婆羅門很生氣,十分不悅地去拜見世尊。抵達後,與世尊互相致意。致意和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婆羅墮若姓婆羅門以偈頌對世尊說道:
613 “殺伐什麼一個人睡得安穩呢?
殺伐什麼一個人不會憂愁呢?
喬達摩!對哪一種事物,
你會同意殺伐呢?”
(世尊:)
614 “殺伐憤怒後睡得安穩,
殺伐憤怒後不會憂愁,
婆羅門!殺伐頂端甜蜜而根部毒化的憤怒,
這種殺伐為聖者們所稱讚,
因為殺伐它後,一個人不會憂愁。”
當如是所說時,婆羅墮若姓婆羅門對世尊說道:“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猶如能撥亂反正,能披露幽微,能指點迷津,或者能在黑暗中為那些有視力的人們高擎明燈以看見諸色一般。同樣地,喬達摩大師以種種方法來闡明正法。大德!我皈依喬達摩大師、法和比丘僧團。我可以在喬達摩大師面前出家,得受具足戒嗎?”
於是,婆羅墮若姓婆羅門在世尊面前出家,得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後不久,當尊者婆羅墮若住於獨居、隱退遠離、精勤不放逸、熱忱和堅決,以證智親自實現它後,就在此生中進入和住於無上的為了男子們從在家而正確地前行出家的梵行目標。他直接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立,該辦已辦,此存在的狀態不再。” 尊者婆羅墮若成為阿羅漢們中的一員。
SN.7.2 辱罵經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栗鼠庇護所。辱罵者婆羅墮若婆羅門聽說: “婆羅墮若姓的婆羅門在沙門喬答摩面前從在家而出家,過着無家生活” ,就很生氣,十分不悅地去拜見世尊。抵達後,以無禮的和粗暴的言語辱罵和斥責世尊。
當他說完了,世尊對辱罵者婆羅墮若婆羅門如是說道: “婆羅門!你會怎麼想呢?你的眾朋友、同僚、親族、眷屬和客人們會來拜訪你嗎?”
“喬達摩大師!我的眾朋友、同僚、親族、眷屬和客人們有時會來拜訪我。”
“婆羅門!你會想到什麼呢?你會招待他們一些食物、一頓飯食或是一點小食嗎?”
“喬達摩大師!有時我確實招待他們一些食物、一頓飯食或是一點小食。”
“婆羅門!但是如果他們不接受,那麼這些食物屬於誰呢?”
“喬達摩先生!如果他們不接受,那麼它還是屬於我們所有。”
“同樣地,婆羅門!我們不辱罵任何人,不斥責任何人,不責罵任何人 – 我們不接受你的辱罵、斥責以及甩給我們的長篇大論。它還是屬於你所有;婆羅門!它還是屬於你所有。
婆羅門!辱罵那辱罵自己的人,斥責那斥責自己的人,責罵那責罵自己的人 – 他算是食物的分享者,而且進行了交換。但是我們不是你的食物的分享者,而且我們不作交換。它還是屬於你所有;婆羅門!它還是屬於你所有。”
“國王和他的隨從們知道沙門喬達是阿羅漢。可是,喬達摩大師還是生了氣。”
615 “憤怒如何還會在一個沒有憤怒的人當中,
在正確地生活的已被調御的人當中,
在一個通過正智解脫的人(liberated by perfect knowledge)當中,
在住於平靜的安住者(the Stable One)當中生起呢?
–
616 對一個憤怒之人以牙還牙的人,
從而讓自己變得更糟。
而不對一個憤怒之人以牙還牙的人,
他贏得了一場難贏的戰鬥。
–
他為了他自己和別人兩者的利益,
修行和實踐 –
當知道他的仇敵在憤怒時,
他具足正念地保持平靜。
–
618 當他獲得
自己和他人兩者的康復時 –
那些認為他是一個傻瓜的人們,
對正法無知而不嫻熟。”
當如是所說時,辱罵者婆羅墮若婆羅門對世尊如是說道:“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大德!我皈依喬達摩大師、法和比丘僧團。我可以在喬達摩大師面前出家,得受具足戒嗎?”
於是,辱罵者婆羅墮若姓婆羅門在世尊面前出家,得受具足戒。
受具足戒後不久,當尊者辱罵者婆羅墮若住於獨居、隱退遠離、精勤不放逸、熱忱和堅決,以證智親自實現它後,就在此生中進入和住於無上的為了男子們從在家而正確地前行出家的梵行目標。他直接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立,該辦已辦,此存在的狀態不再。” 尊者辱罵者婆羅墮若成為阿羅漢們中的一員。
SN.7.3 阿修羅王經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栗鼠庇護所。阿修羅王(Asurindaka)婆羅墮若婆羅門聽說:“婆羅墮若姓之婆羅門在沙門喬答摩面前從在家出家,過着無家生活”,就很生氣,十分不悅地去拜見世尊。抵達後,以無禮的和粗暴的言語辱罵和斥責世尊。
當他說完後,世尊保持沉默。 那時,阿修羅王者婆羅墮若婆羅門對世尊如是說道:“沙門!你輸了,沙門!你輸了。”
(世尊:)
619 “當一位愚者口出粗暴之語時,
他確實認為自己獲得勝利。
但是對一個了知的人來說,
忍辱(Patient endurance)才是真正的勝利。
–
620 對一個憤怒的人以牙還牙的人,
從而讓自己變得更糟。
而不對一個憤怒以牙還牙的人,
他贏得了一場難贏的戰鬥。
–
621 他為了他自己和別人兩者的利益,
修行和實踐 –
當知道他的仇敵在憤怒時,
他具足正念地保持平靜。
–
622 當他獲得
自己和他人兩者的康復時 –
那些認為他是一個傻瓜的人們,
對正法無知而不嫻熟。”
當如是所說時,阿修羅王婆羅墮若婆羅門對世尊如是說道:“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尊者婆羅墮若成為阿羅漢們中的一員。
SN.7.4 毘蘭耆迦經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栗鼠庇護所。毘蘭耆迦(Bilangika;又作酸粥者)婆羅墮若婆羅門聽說:“婆羅墮若姓之婆羅門在沙門喬答摩面前從在家出家,過着無家生活”,就很生氣,十分不悅地去拜見世尊。抵達後,在一旁沉默地站立。那時,世尊以他自己的心已經知道思毘蘭耆迦婆羅墮若婆羅門心中的深思後,以偈頌對他說道:
623 “如果一個人詆毀一個
沒有過失的清凈無穢的人,
邪惡就會落回在到愚者自己身上,
猶如迎風拋灑的細塵一般。”
當如是所說時,毘蘭耆迦婆羅墮若婆羅門對世尊說道:“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 尊者婆羅墮若成為阿羅漢們中的一員。
SN.7.5 無害
在舍衛城。那時,無害(Ashimsaka)婆羅墮若婆羅門去拜見世尊。抵達後,與世尊相互致意。致意和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無害婆羅墮若婆羅門對世尊說道:“喬達摩先生!我是無害(the Harmless)。喬達摩先生!我是無害。”
624 “如果人如其名,
你就會是一個無害之人。
通過身、語或意,
因為不傷害他人,
他確實是一個無害之人。”
當如是所說時,無害婆羅墮若婆羅門對世尊如是說道:“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 尊者婆羅墮若成為阿羅漢們中的一員。
SN.7.6 糾結經
在舍衛城。那時,糾結(Jata; the Tangle)婆羅墮若婆羅門去拜見世尊。抵達後,與世尊相互致意。致意和寒暄後,在一旁坐下,並對世尊說道:
625 “一個內在糾結,一個外在糾結,
這一代捲入一個糾結當中。
我要就此問你,啊,喬達摩!
誰能解開這個糾結呢?”
(世尊:)
626 “一個在戒德上確立的人,明智聰慧,
修習着心與慧,
一個比丘,熱忱而謹慎:
他能解開這個糾結。
–
627 那些隨着無明而來的貪慾和瞋恨
已經得到清除的人,
諸煩惱已經得到毀壞的阿羅漢們,
對他們而言,此糾結已經被解開。
–
628 在名與色(name-and-form)的息滅之處,
一切都終止無餘,
還有色的衝擊(impingement)與感知(想;perception):
這個糾結在此被切斷。”
當如是所說時,纏結婆羅墮若婆羅門對世尊說道: “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 尊者婆羅墮若成為阿羅漢們中的一員。
【注】:SN.1.23有相同的語句。
SN.7.7 清凈者經
在舍衛城。那時,清凈者(Suddhika)婆羅墮若婆羅門去拜見世尊。抵達後,與世尊相互致意。致意和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世尊面前說此偈頌:
629 “在此世間沒有婆羅門是清凈的,
儘管他在修行實踐中具足戒德與簡樸。
明與行具足的人是清凈的,
而不是其他人們,普通的大眾。”
(世尊:)
630 “如果一個人內部腐敗和污損,
仰賴欺騙而支撐自己,
即使一個人低誦許多聖歌,
他不會由於出生變成一個婆羅門。
–
無論剎帝利、婆羅門、毘舍或首陀羅,
還是旃陀羅(andala)或清道夫(scavenger),
如果一個人精勤精進而堅決,
總是勇猛堅定,
那麼一個人獲得無上的清凈,
啊,婆羅門!要知道就是如此!”
當如是所說時,清凈者婆羅墮若婆羅門對世尊說道: “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 尊者婆羅墮若成為阿羅漢們中的一員。
SN.7.8 拜火者經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栗鼠庇護所。當時,拜火者(Aggika)婆羅墮若婆羅門設置乳米粥為拜火敬供,他想道: “我將敬供一個火犧牲,我將進行火祭。”
那時,世尊在早晨穿好衣服,拿着缽與僧袍,為了托缽乞食進入王舍城。當在王舍城為了托缽乞食挨家挨戶而行時,來到拜火者婆羅墮若婆羅門住處。抵達後,在一旁站立。拜火者婆羅墮若婆羅門看見世尊為了托缽乞食而站立,以此偈頌對世尊說道:
632 “一個被賦予了三明(the triple knowledge)的人,
適當出生而博學多聞(of ample learning),
已經具足明與行(knowledge and conduct),
他可以享用這頓乳米飯食。”
(世尊:)
633 “如果一個人內部腐敗和污損,
仰賴欺騙而支撐自己,
即使一個人低誦許多聖歌,
他不會由於出生變成一個婆羅門。
–
634 一個已經知道他過去諸住處的人,
看見天界與悲傷之界。
已經達到出生的摧毀,
一個牟尼在證智(direct knowledge)中圓滿實現:
–
635 通過這三種明的方式,
一個人是一位三明婆羅門。
這個已經具足明與行的人,
可以享用這頓乳米飯食。”
“請喬達摩大師享用。大師是值得供養的一位婆羅門。”
(世尊:)
636 “為此唱誦過偈頌的食物,
不適合我來食用。
婆羅門!這不是那些看見者們所遵循的原則。
正覺着們排斥如此
為它唱誦過偈頌的食物。
啊,婆羅門!因為存在這一原則,
這就是他們的行為準則。
–
637 供奉其它食物和飲料
圓滿者,偉大聖者
隨着諸煩惱已經得到毀壞,並且後悔已經得到平息,
因為他是一個尋求福德的人的福田。”
當如是所說時,拜火者婆羅墮若婆羅門對世尊說道:“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 尊者拜火者婆羅墮若成為阿羅漢們中的一員。
SN.7.9 孫陀利迦經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薩羅國孫陀利迦(Sundarika)河岸邊。 當時,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正在孫陀利迦河邊供火和祭火。 那時,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已經敬供火犧牲和進行火祭後,起座回顧四周,想知道:“那麼,誰應該享用這些供物呢?”
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看見世尊包着頭坐在一棵樹下。 看見他後,他左手拿着供物,右手拿着水罐,去拜見世尊。 當世尊聽到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的腳步聲時,他揭去頭蓋。那時,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想道“這位尊者剃光了頭髮,這位尊者剃光了頭髮,” 想轉回;可是,他想道“在這裡,某些婆羅門大師確實也剃光了頭髮。讓我去見他並詢問他的出身。”
那時,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去拜見世尊。抵達後,對世尊說道:“尊者是什麼出身呢?”
(世尊:)
638 “不要問出身,而要問行為:
火確實可從任何木柴燃起。
儘管出身卑微,一個堅定的牟尼
是以一種慚愧感而剋制的一個優秀純良的人。
–
639 犧牲者應該供奉這樣一個人:
他由真理調御,由調御而圓滿無暇,
已經抵達明的終點,
已經完成了梵行。
於是他做出適時的供奉
給一個值得諸奉獻的人。”
(婆羅門:)
640 “當我已經看見如此一個明智大師,
我的犧牲確實得到很好地供奉,
因為我以前沒有看見那些象你的人,
其他人食用了供物。
請喬達摩大師享用。值得供養者是一位婆羅門。”
(世尊:)
641 “為此唱誦過偈頌的食物,
不適合我來食用。
婆羅門!這不是那些看見者們所遵循的原則。
正覺着們排斥如此
為它唱誦過偈頌的食物。
啊,婆羅門!因為存在這一原則,
這就是他們的行為準則。
–
642 供奉其它食物和飲料
圓滿者,偉大聖者
隨着諸煩惱已經得到毀壞,並且後悔已經得到平息,
因為他是一個尋求福德的人的福田。”
(婆羅門:)
“那麼,喬達摩先生!我應將這個供物施與別的某個人嗎?”
“婆羅門!在這包括眾天神、眾魔羅、眾梵天的此世間,和在包括眾沙門、眾婆羅門、眾天子天和眾人的這一代中,除了如來或如來的一位弟子以外,我沒有看見任何能食用和完全消化這個供物的人。婆羅門!因此,請你把供物丟棄到植被稀疏處,或沉入沒有諸生物的水中。”
那時,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把供物沉入沒有諸生物的水中。 當它被丟入水時,那個供物嘶嘶作響,發出煙霧。正如一整天被曬得很熱的一個犁頭,如果被丟入水,會嘶嘶作響,蒸發出煙霧一般。同樣地,當那個供物被丟入水時,嘶嘶作響,發出煙霧。
那時,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震驚和毛髮悚立,去拜見世尊。抵達後,在一旁站立。 世尊於是以偈頌對在一旁站立的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說道:
643 “婆羅門!當點燃木材時,不要想象
這個外在的行為帶來清凈化;
因為善者們說,
向外尋求它的人,清凈化了不可得。
【注】:世尊在這裡明確地教導,清凈化,如果向外尋求,了不可得。修行人應當謹記。任何外在的行為,也許能帶來福德,獲得利養,但與一個人的清凈化的獲得無關。
–
644 啊,婆羅門!已經放棄了木柴燃燒的火,
我單獨點燃自己內部的光明。
一直閃耀,我的心一直得定,
我是行持梵行的一位阿羅漢。
–
645 婆羅門!狂妄輕慢確實是你肩上的重負,
憤怒是濃煙,而妄語是灰燼,
舌頭是祭祀用的木勺,心是祭壇,
一個很好地得到調御的自我是一個人的光明。
【注】:自我是得到調御的一個人的光明,這是自我的積極和正面的意義。
–
646 婆羅門!正法是具有戒德淺灘的一個湖泊,
澄清,由善人對善人稱讚 –
在那裡,明智者們來沐浴。
並且肢體不濕而橫渡到彼岸。
-
647 真理、正法、剋制和梵行,
婆羅門依於中道的成就:
啊,婆羅門!請你向正直者們禮敬,
我說那個人是“由法推進者(法隨者)。” ”
當如是所說時,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對世尊說道:“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 尊者婆羅墮若成為阿羅漢們中的一員。
SN.7.10 許多女兒經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薩羅國某處叢林的拘薩羅國人中。當時,某位婆羅墮若姓婆羅門的十四頭公牛去處不明。於是,婆羅墮若姓婆羅門尋找那些公牛時,來到世尊駐留的那處叢林。在那裡,他看見世尊盤腿而坐,身體挺立,在面前已經建立起正念。 已經看見世尊后,他去拜見世尊,在世尊面前以這些偈頌說道:
648 “這位沙門確實沒有
那些走失的十四頭公牛,
如今六天過去了仍未看見公牛們:
因此,這位沙門是快樂的。
-
649 這位沙門確實沒有
一塊植株枯萎的芝麻田地:
有的只剩一片葉子,有的只剩兩片葉子:
因此,這位沙門是快樂的。
–
650 這位沙門確實沒有
在一座空穀倉中的眾多老鼠,
愉快地跳舞:
因此,這位沙門是快樂的。
【注】:這個婆羅墮若姓婆羅門有這些在世間的系縛。
–
651 這位沙門確實沒有
已有七個月,
被跳蚤群覆蓋一塊毯子:
因此,這位沙門是快樂的。
-
652 這位沙門確實沒有
七個女兒留給寡婦們,
有的有一個兒子,有的有兩個兒子:
因此,這位沙門是快樂的。
–
653 這位沙門確實沒有
一個黃臉糟糠之妻,
以腳踢醒他:
因此,這位沙門是快樂的。
–
654 這位沙門確實沒有
在黎明時遭債權人們叨擾,
呵叱着他,“還債!還債!”,
因此,這位沙門是快樂的。
(世尊:)
655 “我確實沒有
那些走失的十四頭公牛,
如今六天過去了仍未看見公牛們:
啊,婆羅門!因此我是快樂的。
-
656 我確實沒有
一塊植株枯萎的芝麻田地,
有的只剩一片葉子,有的只剩兩片葉子:
啊,婆羅門!因此我是快樂的。
–
657 我確實沒有
在一座空穀倉中
愉快地跳舞眾多老鼠:
啊,婆羅門!因此我是快樂的。
–
658 我確實沒有
已經七個月,
被跳蚤群覆蓋的一塊毯子:
啊,婆羅門!因此我是快樂的。
-
659 我確實沒有七個女兒留給寡婦們,
有的有一個兒子,有的有兩個兒子:
啊,婆羅門!因此我是快樂的。
–
660 我確實沒有
一個黃臉的糟糠之妻,
以腳踢醒我:
啊,婆羅門!因此我是快樂的。
–
661 我確實沒有
在黎明時遭債權人們叨擾,
呵叱着我,“還債!還債!”,
啊,婆羅門!因此我是快樂的。”
當如是所說時,婆羅墮若姓婆羅門對世尊說道:“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猶如能撥亂反正,能披露幽微,能指點迷津,或者能在黑暗中為那些有視力的人們高擎明燈以看見諸色一般,同樣地,正法被喬達摩大師以種種方法所闡明。大德!我皈依喬達摩大師、法和比丘僧團。我可以在喬達摩大師面前出並得受具足戒嗎?”
於是,婆羅墮若姓婆羅門在世尊面前出家,得受具足戒。
在受具足戒後不久,當尊者婆羅墮若住於獨居、隱退遠離、精勤不放逸、熱忱和堅決,以證智親自實現它後,就在此生中進入和住於無上的為了男子們從在家而正確地前行出家的梵行目標。他直接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立,該辦已辦,此存在的狀態不再。” 尊者婆羅墮若成為阿羅漢們中的一員。
第一品阿羅漢們品第一終。
【Chanworld.org】2017.6.23-2018.12.12-1.2-MG
您必須登錄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