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48.1-20,SN.48.21-40,SN.48.41-60,SN.48.61-177。
禮敬那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
第五篇 大品
《相應部》卷48【禪世界版】4
根相應(相應四十八)
第七品 – 第十七品
SN.48.61-177
第七品 有助於正覺(覺分; CONDUCIVE TO ENLIGHTENMENT)品
SN.48.61-70
SN.48.61 諸束縛經
在舍衛城。「比丘們!當得到修習和培育時,這五根導向諸束縛的捨棄。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當得到修習和培育時,這五根導向諸束縛的捨棄。」
SN.48.62 諸潛在趨勢(Underlying Tendencies)經
「比丘們!當得到修習和培育時,這五根導向諸潛在趨勢的根除。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當得到修習和培育時,這五根導向諸潛在趨勢的根除。」
SN.48.63 遍知(Full Understanding)經
「比丘們!當得到修習和培育時,這五根導向生命旅程的遍知。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當得到修習和培育時,這五根導向生命旅程的遍知。」
SN.48.64 煩惱的摧毀(The Destruction of the Taints)經
「比丘們!當得到修習和培育時,這五根導向諸煩惱的摧毀。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當得到修習和培育時,這五根導向諸煩惱的摧毀。」
比丘們!當得到修習和培育時,這五根導向諸束縛的捨棄,導向諸潛在趨勢的根除,導向生命旅程的遍知和導向諸煩惱的摧毀。是哪五種呢?信念根……慧根。當得到修習和培育時,這五根導向諸束縛的捨棄,導向諸潛在趨勢的根除,導向生命旅程的遍知和導向諸煩惱的摧毀。
SN.48.65 兩果(Two Fruits)經 (1)
「比丘們!有這五根。是哪五根呢?信念根……慧根。這些是五根。
比丘們!當這五根已經得到修習和培育時,可以預期兩果之一:或者在此當生的究竟智(final knowledge),或者如果有執取的殘餘(有餘依),不還的狀態(阿那含位)。」
SN.48.66 七利益(Seven Benefits)經 (2)
「比丘們!有這五根。是哪五根呢?信念根……慧根。這些是五根。
比丘們!當這五根已經得到修習和培育時,可以預期七果和七利益。什麼是七果和七利益呢?
其人在此當生的初期成就究竟智。如果其人在此當生的初期沒有成就究竟智,那麼他在死時成就究竟智(final knowledge)。 如果其人在此當生的初期沒有成就究竟智,或者在死時沒有成就究竟智(final knowledge),那麼隨著五下分結的徹底摧毀,其人變成一位中般涅槃的成就者……生般涅槃的成就者……無行般涅槃的成就者……有行般涅槃的成就者……其人註定上流,去往阿迦膩吒界the Akanittha realm)。
比丘們!當這五根已經得到修習和培育時,可以預期七果和七利益。」
SN.48.67 樹(The Tree)經 (1)
「比丘們!正如在閻浮提(Jambudıpa)的眾樹當中,玫瑰蘋果樹被宣稱最為殊勝的樹一般,同樣地,在有助於正覺的諸狀態(覺分法)當中,為了正覺的成就,慧根被宣稱最為殊勝。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有助於正覺的諸狀態呢?比丘們!信念根是一種有助於正覺的狀態(覺分法);它導向正覺;活力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一種有助於正覺的狀態(覺分法);它導向正覺。
比丘們!正如在閻浮提(Jambudıpa)的眾樹當中,玫瑰蘋果樹被宣稱最為殊勝的樹一般,同樣地,在有助於正覺的諸狀態(覺分法)當中,為了正覺的成就,慧根被宣稱最為殊勝。
SN.48.68 樹(The Tree)經 (2)
「比丘們!正如在三十三天眾(Tavatimsa devas)的眾樹當中,珊瑚樹被宣稱最為殊勝的樹一般,同樣地,在有助於正覺的諸狀態(覺分法)當中,為了正覺的成就,慧根被宣稱最為殊勝。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有助於正覺的諸狀態呢?比丘們!信念根是一種有助於正覺的狀態(覺分法);它導向正覺;活力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一種有助於正覺的狀態(覺分法);它導向正覺。
比丘們!正如在三十三天眾(Tavatimsa devas)的眾樹當中,珊瑚樹被宣稱最為殊勝的樹一般,同樣地,在有助於正覺的諸狀態(覺分法)當中,為了正覺的成就,慧根被宣稱最為殊勝。
SN.48.69 樹(The Tree)經 (3)
「比丘們!正如在阿修羅眾(the asuras)的眾樹當中,喇叭花樹(trumpet flower tree)被宣稱最為殊勝的樹一般,同樣地,在有助於正覺的諸狀態(覺分法)當中,為了正覺的成就,慧根被宣稱最為殊勝。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有助於正覺的諸狀態呢?比丘們!信念根是一種有助於正覺的狀態(覺分法);它導向正覺;活力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一種有助於正覺的狀態(覺分法);它導向正覺。
比丘們!正如在阿修羅眾(the asuras)的眾樹當中,喇叭花樹(trumpet flower tree)被宣稱最為殊勝的樹一般,同樣地,在有助於正覺的諸狀態(覺分法)當中,為了正覺的成就,慧根被宣稱最為殊勝。
SN.48.70 樹經(The Tree) (4)
「比丘們!正如在金翅鳥眾(the supannas)的眾樹當中,絲棉樹(silkcotton tree)被宣稱最為殊勝的樹一般,同樣地,在有助於正覺的諸狀態(覺分法)當中,為了正覺的成就,慧根被宣稱最為殊勝。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有助於正覺的諸狀態呢?比丘們!信念根是一種有助於正覺的狀態(覺分法);它導向正覺;活力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一種有助於正覺的狀態(覺分法);它導向正覺。
比丘們!正如在金翅鳥眾(the supannas)的眾樹當中,絲棉樹(silk-cotton tree)被宣稱最為殊勝的樹一般,同樣地,在有助於正覺的諸狀態(覺分法)當中,為了正覺的成就,慧根被宣稱最為殊勝。
第七品有助於正覺品終。
第八品 恆河重複系列品
SN.48.71-82
SN.48.71-82 恆河 – 向東等經
「比丘們!正如恆河向東趨向、歸向和傾向一般,同樣地,比丘們!一位修習和培育五根的比丘向涅槃趨向、歸向和傾向。
那麼,比丘們!一位修習和培育五根的比丘如何向涅槃趨向、歸向和傾向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比丘基於隱退遠離、冷靜離欲、息滅和在釋放中成熟(圓熟)修習信念根……活力精進根……念根……定根……一位比丘基於隱退遠離、冷靜離欲、息滅和在釋放中成熟(圓熟)修習慧根。
比丘們!通過這一方式,一位修習和培育五根的比丘向涅槃趨向、歸向和傾向。」
(餘下部分平行於SN.4592-102進行類似地闡述。)
關於向東趨向六則,
和向大海趨向六則。
這兩組六則共十二則:
如是此此章被吟誦。
第八品恆河重複系列品終。
第九品 精進不放逸品
SN.48.83-92
SN.48. 83-92經
(餘下部分平行於SN.45.139-148進行類似地闡述。)
如、足跡和尖頂,
諸根,心材和茉莉,
君主,月和日,
布料一起是十。
第九品精進不放逸品終。
第十品 艱苦的行為品
SN.48.93-104
93 (1)–104 (12) 艱苦的(Strenuous)等經
(餘下部分平行於SN.45.149-160進行類似地闡述。)
艱苦的、諸種子和諸龍,
樹,罐子和芒刺,
天空和兩則雨雲,
船、客舍和河。
第十品艱苦的行為品終。
第十一品 諸尋求品
SN.48.105-114
SN.48.105-114 諸尋求等經
(餘下部分平行於SN.45.161-170進行類似地闡述。)
諸尋求、諸分別和諸煩惱,
種種存在、三重痛苦,
荒蕪,諸垢染和諸擾亂,
諸受、渴愛和渴望。
第十一品諸尋求品終。
第十二品 諸洪流品
SN.48.115-124
SN.48.115-123 諸洪流經等
(餘下部分平行於SN.45.171-179進行類似地闡述。)
SN.48.124 諸上分結
「比丘們!有這五上分結。是哪五種呢?對色的貪慾、對無色的貪慾、狂妄我慢、掉舉和無明。這些是五上分結。比丘們!.比丘們!這些是五上分結。為了這五上分結的證智、為了它們的遍知、為了它們的摧毀和為了它們的捨棄,這五根應該得到修習。
是哪五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比丘基於隱退遠離、冷靜離欲、息滅和在釋放中成熟(圓熟)修習信念根……一位比丘基於隱退遠離、冷靜離欲、息滅和在釋放中成熟(圓熟)修習慧根。比丘們!為了這五上分結的證智、為了它們的遍知、為了它們的摧毀和為了它們的捨棄,這五根應該得到修習。」
諸洪流、諸束縛和種種執取,
諸結和諸潛在的趨勢,
諸感官享樂之索,諸蓋,
諸蘊、下上諸分結。
第十二品諸洪流品終。
第十三品 恆河重複系列品
SN.48.125-136
SN.48.125-136 恆河 – 向東等經
「比丘們!正如恆河向東趨向、歸向和傾向。同樣地,比丘們!一位修習和培育五根的比丘向涅槃趨向、歸向和傾向。
那麼,比丘們!一位修習和培育五根的比丘如何向涅槃趨向、歸向和傾向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比丘修習信念根……慧根,它以貪慾的去除、嗔恨的去除和妄想痴迷的去除作為他的最終目標。
比丘們!通過這個方式,一位比丘修習和培育五根,使他向向涅槃趨向、歸向和傾向。」
第十三品恆河重複系列品終。
第十四品 精進不放逸品
SN.48.137-146
(貪慾的去除版)
SN.48.137-146 如來等經
第十四品精進不放逸品終。
第十五品 艱苦的行為品
SN.48.147-158
(貪慾的去除版)
SN.48.147-158 艱苦的等經
第十五品艱苦的品終。
第十六品 諸尋求品
SN.48.159-168
(貪慾的去除版)
SN.48.159-156 諸尋求等經
第十六品諸尋求品終。
第十七品 諸洪流品
SN.48.169-177
(貪慾的去除版)
SN.48.169-177 諸洪流等經
「比丘們!有這五上分結。是哪五種呢?對色的貪慾、對無色的貪慾、狂妄我慢、掉舉和無明。這些是五上分結。比丘們!這些是五上分結。為了這五上分結的證智、為了它們的遍知、為了它們的摧毀和為了它們的捨棄,這五根應該得到修習。
是哪五根呢?比丘們!在這裡,一位比丘修習信念根……慧根,它以貪慾的去除、嗔恨的去除和妄想痴迷的去除作為它的最終目標。
為了這五上分結的證智、為了它們的遍知、為了它們的摧毀和為了它們的捨棄,這五根應該得到修習。」
諸洪流、諸束縛和種種執取,
諸結和諸潛在的趨勢,
諸感官享樂之索,諸蓋,
諸蘊、下上諸分結。
(所有的都要通過以貪慾的去除、嗔恨的去除和妄想痴迷的去除作為它們的最終目標的五根來闡述。)
第十七品諸洪流品終。
《根相應》終。返回《相應部》。
SN.48.1-20,SN.48.21-40,SN.48.41-60,SN.48.61-177。
【Chanworld.org】2018.03.28-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