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卷47【禅世界版】1

SN.47.1-10SN.47.11-20SN.47.21-30SN.47.31-40SN.47.41-50SN.47.51-62SN.47.63-72SN.47.73-84SN.47.85-94,和SN.47.95-104


《相应部》卷47【禅世界版】1

第五篇 大篇

第三章 念处相应 (相应四十七)
第一品  蓭婆巴利品

SN.47.1-10

SN.47.1  蓭婆巴利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毘舍离(Vesali)蓭婆巴利(Ambapali)园。 在那里,世尊对比丘们说道: “比丘们!”

“大德!” 比丘们回答道。世尊如是说道:

“比丘们!这是单向直接之道,使众生清净,超越忧伤和哀恸,息灭痛苦和悲伤,获得正道(the right path),实现涅槃,这就是四念处。是哪四种呢?

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the body in the body),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他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feelings in feelings),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他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mind in mind),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他住于在诸现象(phenomena in phenomena; 诸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

比丘们!这是单向直接之道,使众生清净,超越忧伤和哀恸,息灭痛苦和悲伤,获得正道(the right path),实现涅槃,这就是四念处。”

这就世尊所说。那些比丘们兴高采烈,对世尊的宣说满怀欢喜。

【注】:念处,有翻译作念住。


SN.47.2  具念的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毘舍离(Vesali)蓭婆巴利(Ambapali)园。 在那里,世尊对比丘们说道: “比丘们!”

“大德!” 比丘们回答道。世尊如是说道:

“比丘们!一位比丘应该住于具念的状态,并清楚地理解:这是我们对你们的教诫。

那么,比丘们!那么一位比丘如何是具念的呢?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他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他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他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比丘们!通过这种方式,一位比丘是具念的。

那么,比丘们!一位比丘如何运用清楚的理解呢?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当往还时,他带着清楚的理解而往还;当前瞻和周围观望时,他带着清楚的理解而前瞻和周围观望;当屈伸身体时,他带着清楚的理解而屈伸身体;当穿衣、拿外袍和持钵时,他带着清楚的理解而穿衣、拿外袍和持钵;当大小便时,他带着清楚的理解而大小便;当行走、站立、坐着、睡觉、醒来、说话和沉默无语时,他带着清楚的理解而行走、站立、坐着、睡觉、醒来、说话和沉默无语。

“比丘们!一位比丘应该住于具念的状态,并清楚地理解。这是我们给你们的教诫。”

【注】:具念的(mindful),在不引起歧义处,也可译作“正念的”。


SN.47.3   一位比丘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那时,某位比丘去见世尊,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并对世尊说道:

“大德!如果世尊能为我简要教导法,这样当我从世尊处听了法后,我可能会独居、隐退、精勤不放逸、热忱和坚决,那就好了。”

“这刚好是一样的情况,在这里一些愚者请求我,但是当向他们宣说了正法时,他们只是想四处跟随我。”

“请世尊为我简要教导法!请善逝为我简要教导法!我兴许能理解世尊所宣说的义理;兴许我能继承世尊所宣说的法义。”

“既然这样,比丘!你要清净化诸善状态(法)的起点。什么是诸善状态(法)的起点呢?就是很好地得到清净化的戒德和正直的见(view;  观点)。然后,比丘!当你的戒德得到很好的清净化,你的见变得正直时,基于戒德,建立于戒德,你应该用一个三方面的方式来修习四念处。

“是哪四种呢?比丘!在这里,你内在地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你外在地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你内在地和外在地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

比丘!你内在地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你外在地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你内在地和外在地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

比丘!你内在地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你外在地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你内在地和外在地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

比丘!你内在地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你外在地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你内在地和外在地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

比丘!当基于戒德,建立于戒德,你如是用一个三方面的方式修习这些四念处时,那么,不论夜来或日到,你可以期望诸善状态(法)只有增长而不会衰退。”

那时,那位比丘对世尊的宣说已经感到喜悦和高兴,从座位上起来,并在向世尊礼敬后,右绕离去。

那时,当那位比丘独居、隐退、精勤不放逸、热忱和坚决,以正智亲自实现它后,就在此生中进入和住于为了男子们从在家而正确地前行出家的无上的的梵行目标。他直接地知道:“出生已尽,梵行已立,该办已办,此存在(有)的状态不再。” 后来那位比丘成为阿罗汉们中的一员。


SN.47.4  在萨罗(Sala)经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萨罗国萨罗的婆罗门村的拘萨罗国人中。 世尊对比丘们如是说道:

“比丘们!那些新近剃度,出家不久,最近来修习这个法和律的比丘,在修习四念处当中,应该由你们劝诫、安住和建立。是哪四种呢?

“来吧!学友们!请你们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统一、内心清澈、专注得定,心一境,为了此身的如是知道而观察思考。请你们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热忱、清楚地理解、统一、内心清澈、专注得定,心一境,为了诸受的如实知道而观察思考。请你们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热忱、清楚地理解、统一、内心清澈、专注得定,心一境,为了心的如实知道而观察思考。请你们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统一、内心清澈、专注得定,心一境,为了诸现象(法)的如实知道而观察思考。”

比丘们!那些还是诸有学(trainees)、心的理想还未达成和住于希冀脱离束缚的无上安稳的比丘,他们也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统一、内心清澈、专注得定,心一境,为了此身的如实知道而观察思考。他们也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热忱、清楚地理解、统一、内心清澈、专注得定,心一境,为了诸受的如实知道而观察思考。他们也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热忱、清楚地理解、统一、内心清澈、专注得定,心一境,为了心的如实知道而观察思考。他们也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统一、内心清澈、专注得定,心一境,为了诸现象(法)的如实知道而观察思考。

比丘们!那些诸烦恼已毁坏、梵行已立、该办已办、负担已卸、已达自己的目标、有的束缚已彻底摧毁、以究竟智(final knowledge)完全解脱的阿罗汉比丘,他们也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统一、内心清澈、专注得定,心一境,不着于此身而观察思考。他们也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热忱、清楚地理解、统一、内心清澈、专注、不着于诸受而观察思考。他们也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热忱、清楚地理解、统一、内心清澈、专注、不着于心而观察思考。他们也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统一、内心清澈、专注、不着于诸现象(法)而观察思考。

“比丘们!那些新近剃度,出家不久,最近来修习这个法和律的比丘,在修习四念处当中,应该由你们劝诫、安住和建立。


(5)  一个善聚(A Heap of the Wholesome)(SN.47.5)

在于舍卫城。在那里,世尊如是说道:

“比丘们!假如某人要说到任何事物为“一个不善之聚时”,一个人能正确如此所说的其实涉及五盖(the five hindrances)。因为这是完全的“不善之聚”,即说的是“五盖”。是哪五盖呢?感官欲望盖(sensual desire)、恶意盖(ill will)、懒惰迟钝(sloth and torpor)盖、掉举后悔盖(restlessness and remorse)、怀疑盖(doubt)。假如某人要说到任何事物为“一个不善之聚”时,他能正确如此所说的其实涉及五盖。因为这是一个完全的“不善之聚”,即说的是“五盖”。

比丘们!假如某人要说到任何事物为“一个善聚”(a heap of the wholesome) 时,一个人能正确地如此所说的其实涉及四念处(the four establishments of mindfulness)。因为这是一个完全的“善聚”,即说的是“四念处”。是哪四念处呢?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苦恼);在诸受当中……在心当中……在诸现象(法)当中住于观察思考诸现象(法)(phenomena),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比丘们!假如某人要说到任何事物为“一个善聚”(a heap of the wholesome) 时,一个人能正确如此所说的其实涉及四念处(the four establishments of mindfulness)。因为这是一个完全的“善聚”,即说的是“四念处””


(6) 鹰(SN.47.6)

“比丘们!从前,有一只鹰突然俯冲而下并且捉住一只鹌鹑。那时,当鹌鹑被鹰抓走时,哀恸道:“我们太不幸了,福德太薄!我们偏离出自己常呆的地界而进入别人们的地盘。如果今天我们还呆在自己常呆的地界里,在我们自己先辈的地盘里,这只鹰就不会有机会对我打斗。”

“可是,鹌鹑!什么是你自己常呆的地界?什么是你自己先辈的地盘呢?” – “就是新犁过的盖着一些土块的田地。”

比丘们!于是鹰对自己的威力很有信心,也不夸耀自己的威力,便放了鹌鹑,说道:“鹌鹑!现在你走吧!甚至到那里,也不会逃过我的利爪。”

比丘们!那时,鹌鹑前去新犁过的盖着一些土块的田地。已经登上一个大土块,它站在那里并对鹰说道:“现在来抓我啊!鹰!现在来抓我啊!鹰!”

那时,那只鹰对自己的威力很有信心,也不夸耀自己的威力,向上缩紧她的双翼,然后突然向下俯冲去抓鹌鹑。

比丘们!当鹌鹑知道”那只鹰已很近”时,它就溜进土块,而鹰的胸部就撞那里。比丘们!当一个人偏离出自己常呆的地界而进入别人的地盘,就是这样。

比丘们!因此,在这里,不要偏离出自己常呆的地界而进入别人的地盘。比丘们!魔王就有机会接近那些偏离出自己常呆的地界而进入别人的地盘者们,魔王就会抓住他们。

比丘们!什么不是一个比丘常呆的地界而是别人的地盘呢?它就是五种感官享乐之索(感官享乐的五结缚)。是哪五个呢?能被眼认知的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愉悦的、感官上诱惑的和撩人的诸色;能被耳认知……的诸声音;能被鼻认知……的诸气味;能被舌认知……的诸味道;能被身认知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愉悦的、感官上诱惑的和撩人的的诸所触物。比丘们!这就不是比丘常呆的地界而是别人的地盘。

比丘们!你们要住进自己常呆的地界和你们自己先辈们的地盘。比丘们!魔王就没有机会接近那些住进自己常呆的地界和自己先辈们的地盘的人们;魔王将不会抓住他们。

比丘们!什么是一位比丘自己常呆的地界和你们自己先辈们的地盘呢?就是四念处。是哪四种呢?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在诸受当中……在心里……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住于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比丘们!这是自己常呆的地界和你们自己先辈们的地盘。”

【注】:地盘,也作“领域”。


(7) 猴子(SN.47.7)

“比丘们!在群山之王喜马拉雅山脉中,有崎岖不平的诸地域,猴子们和人们都到达不了那里。比丘们!在群山之王喜马拉雅山脉中,有崎岖不平的诸地域,猴子们可去那里而人们到达不了。在群山之王,喜马拉雅山脉中,有平坦和愉悦的诸地域,猴子们和人们都能到达那里。 比丘们!在那里,猎人在猴子们经过的路上布下沾胶(或沥青) 陷阱来捉猴子。

比丘们!那些不蠢笨的、不躁动的猴子们,见了沾胶后,它们远远地避开。但是有一只蠢笨的、躁动的猴子,走近沾胶,用手抓住;在那里它被沾住。它想“我将使手解脱”,它用另一只手去抓;在那里它被沾住。 它想“我将使双手解脱”,用以脚去抓;在那里它被沾住。 它想“我将使双手与脚解脱”,用另一只脚去抓;在那里它被沾住。 它想“我将使双手与双脚解脱”,以嘴去抓;在那里它被沾住。

比丘们!那只猴子在五处中了陷阱,躺在那里吼叫。它已经遭遇不幸和灾祸,猎人可以对它为所欲为。比丘们!猎人刺穿它,在那沾胶的木块上把它绑紧,离开而去想去的地方。比丘们!当一个人偏离出自己常呆的地界而进入别人的地盘,就是这样。

比丘们!因此,在这里,不要偏离出自己常呆的地界而进入别人的地盘。比丘们!魔王就有机会接近那些偏离出自己常呆的地界而进入别人的地盘者们,魔王就会抓住他们。

比丘们!什么不是一个比丘常呆的地界而是别人的地盘呢?它就是五种感官享乐之索(感官享乐的五结缚)。是哪五个呢?能被眼认知的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愉悦的、感官上诱惑的和撩人的诸色;能被耳认知……的诸声音;能被鼻认知……的诸气味;能被舌认知……的诸味道;能被身认知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愉悦的、感官上诱惑的和撩人的诸所触物。比丘们!这就不是是比丘常呆的地界而是别人的地盘。

比丘们!你们要住进自己常呆的地界和你们自己先辈们的地盘。比丘们!魔王就没有机会接近那些住进自己常呆的地界和自己先辈们的地盘的人们;魔王将不会抓住他们。

比丘们!什么是一位比丘自己常呆的地界和你们自己先辈们的地盘呢?就是四念处。是哪四种呢?比丘们!在这里,一位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在诸受当中……在心里……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住于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比丘们!这是自己常呆的地界和你们自己先辈们的地盘。”


(8)  厨师(SN.47.8)

(I 无能的厨师)

“比丘们!设想一个蠢笨的、无能的、技艺不娴熟的厨师以各种咖哩呈给一个国王或国王的一个大臣:酸的、苦的、辣的、甜的、强烈的、温和的、咸的和淡的。

比丘们!那个蠢笨的、无能的、技艺不娴熟的厨师没有掌握自己主人的口味偏好的相:“我的主人今天喜好这种咖哩,或者他吃了这种,或者他拿了很多这种,或者他称赞了这种;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酸的咖哩,或者他吃了酸的咖哩,或者他拿了很多酸的咖哩,或者他称赞酸的咖哩;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苦的咖哩,……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辣的咖哩,……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甜的咖哩,……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强烈的咖哩,……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温和的咖哩,……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咸的咖哩,……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淡的咖哩,或者他吃了淡的咖哩,或者他拿了很多淡的咖哩,或者他称赞淡的咖哩。”

比丘们!那个蠢笨的、无能的、技艺不娴熟的厨师就得不到衣物,得不到薪资,得不到犒赏。是什么原因呢?比丘们!因为那个蠢笨的、无能的、技艺不娴熟的厨师没有掌握自己主人的口味偏好的相。

同样的,比丘们!在这里,某位蠢笨的、无能的、不娴熟的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注】:巴利文和英译如此) 。但当他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时,他的心没有专注得定,没有舍弃诸杂染,他没有掌握那个相;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注】:巴利文和英译如此) 。当他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时,他的心没有专注得定,没有舍弃诸杂染,他没有掌握那个相。比丘们!那位蠢笨的、无能的、不娴熟的比丘在此生就得不到愉悦的住处,得不到正念和清楚的正知。是什么原因呢?比丘们!因为那位蠢笨的、无能的、不娴熟的比丘未掌握自己心的相。

(II 能干的厨师)

“比丘们!设想一个明智的、能干的、技艺娴熟的厨师以各种咖哩呈给一个国王或国王的一个大臣:酸的、苦的、辣的、甜的、强烈的、温和的、咸的和淡的。

比丘们!那个明智的、能干的、技艺娴熟的的厨师掌握了自己主人的口味偏好的相:“我的主人今天喜好这种咖哩,或者他吃了这种,或者他拿了很多这种,或者他称赞了这种;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酸的咖哩,或者他吃了酸的咖哩,或者他拿了很多酸的咖哩,或者他称赞酸的咖哩;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苦的咖哩,……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辣的咖哩,……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甜的咖哩,……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强烈的咖哩,……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温和的咖哩,……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咸的咖哩,……或者我的主人今天喜好淡的咖哩,或者他吃了淡的咖哩,或者他拿了很多淡的咖哩,或者他称赞淡的咖哩。”

比丘们!那个明智的、能干的、技艺娴熟的厨师就得到衣物,得到薪资,得到犒赏。是什么原因呢?比丘们!因为那个明智的、能干的、技艺娴熟的厨师掌握了自己主人的口味偏好的相。

同样的,比丘们!在这里,某位明智的、能干的、娴熟的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当住于在身当中住于观察思考此身时,他的心专注得定,舍弃了他的诸杂染,他掌握了那个相;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当他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时,他的心准诸得定,舍弃了他的诸杂染,他选取了那个相。比丘们!那位明智的、能干的、娴熟的比丘在此生就得到愉悦的住处,得到具念和清楚的正知。是什么原因呢?比丘们!因为那位明智的、能干的、娴熟的比丘掌握了自己心的相。


(9) 病(SN.47.9)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毘舍离(Vesali)毕楼婆(Beluvagamaka)村。在那里,世尊对比丘们如是说道:

“来吧!比丘们!你们在毘舍离附近不管哪里有朋友、熟人和密友们,都进入雨季安居。而我自己就在毕楼婆村这里进入雨季安居。”

“好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道,他们在毘舍离附近不管哪里有朋友、熟人和密友们,都进入雨季安居,而世尊就在毕楼婆村这里进入雨季安居。

那时,当世尊已经进入雨季安居时,得了重病,濒于死亡的可怕痛苦在攻击着他。但是世尊靠着具念和清晰的正知忍受了诸痛苦,没有困苦不堪。那时世尊心想:“还没有向我的随侍们宣说和向比丘僧团告别,我就成就般涅槃,这对我来说不太合适。让我以精进来压制病痛,并继续生活,在行寿上已经获得解决(尽行寿) 。”  那时,世尊以精进来压制病痛,并继续生活,在行寿上已经获得解决(尽行寿) 。

世尊然后从病中康复。他康复后不久,从住处出来,在住处后面荫影中布置好的座位上坐下。那时,尊者阿难去见世尊。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并对世尊说道:“大德!好极了!我看见世尊正在振作;大德!好极了!我看见世尊已经康复。可是,大德!当世尊生病时,我的身体就像被麻醉了一样,我已不辨方向,对(正法的) 教诫也不清楚。然而,想到世尊还没有就比丘僧团发布声明之前应该不会成就般涅槃,我心里有很大的舒缓和安慰。”

“那么,阿难!比丘僧团对我有什么期待呢?阿难!我已经教导了正法,没有内外之分。如来没有把任何法留在自己收紧的拳头之内。阿难!如果确实有人想“我将领导比丘僧团”或者“比丘僧团受我所指导”,那么他就应该就比丘僧团发布声明。阿难!但是如来本没有想“我将领导比丘僧团”或者“比丘僧团受我所指导”,那么为什么如来要就比丘僧团发布声明呢? 阿难!现在我年纪大了,衰老了,长年劳累,年事已高,到了生命的最后的阶段。现在我已经80岁,象一部老车要靠着皮带的牵引才能继续前行一般,如来的身体也需要皮带的牵引才能继续前行。

阿难!无论何时由对一切相漠不关心、由某些受的息灭,如来进入并住于心的无相定时,阿难!那时如来的身体才较为舒适。阿难!因此在这里,你们要住于以你们自己作为你们自己的岛洲,以你们自己作为你们自己的皈依,而没有其他皈依;住于以正法作为你们自己的岛洲,而没有其他皈依。可是,阿难!一个比丘要如何才能住于以他自己作为他自己的岛洲,以他自己作为他自己的皈依,而没有其他皈依;住于以正法作为他自己的岛洲,而没有其他皈依呢?  阿难!在这里,一个比丘住于在身当中住于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在诸受当中……在心里……住于在诸现象(法)里上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

阿难!那些比丘!要么现在,要么在我成就般涅槃之后,住于以他们自己作为他们自己的岛洲,以他们自己作为他们自己的皈依,而没有其他皈依;住于以正法作为他们自己的为岛洲,而没有其他皈依。阿难!对我来说,这些比丘们必将是那些对修学最为热衷的比丘们了。”


(10) 比丘尼住所(SN.47.10)

那时,尊者阿难在早上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去某个比丘尼们的住所,在安排好的座位上坐下。那时,众多比丘尼们去见尊者阿难,向他礼敬,在一旁坐下,并对他说道:

“阿难大德!在这里,众多比丘尼安住于在四念处上建立起来的心,次第察觉感知更卓越的诸特质的阶段。”

“正是这样,师姊们!正是这样,师姊们! 师姊们!可以预期任何人,无论比丘或比丘尼,住于在四念处上建立起来的心,如此之人将次第察觉感知更卓越的诸特质的阶段。”

那时,尊者阿难以法说开示、劝诫和激励那些比丘尼们,使之充满喜悦,然后起座离开。 接着,尊者阿难在舍卫城托钵乞食而行。他从施食处返回,食毕,去见世尊,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尊者阿难对世尊说道:

“大德!在这里,我早上穿好衣服,拿着钵与僧袍,去某个比丘尼们的住所,在安排好的座位上坐下。那时,众多比丘尼们来见我,向我礼敬,在一旁坐下,并对我说道:

“阿难大德!在这里,众多比丘尼安住于在四念处上建立起来的心,次第察觉感知更卓越的诸特质的阶段。”

我说“正是这样,师姊们!正是这样,师姊们! 师姊们!可以预期任何人,无论比丘或比丘尼,住于在四念处上建立起来的心,如此之人将次第察觉感知更卓越的诸特质的阶段。””

(世尊:)

“正是这样,阿难!正是这样,阿难!可以预期任何人,无论比丘或比丘尼,安住于在四念处上建立起来的心,如此之人将次第察觉感知更卓越的诸特质的阶段。

是哪四种呢? 阿难!在这里,一个比丘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当他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时,生起身所基于的,或在身当中的的热恼、或在心当中的倦怠,或这心向外被扰乱。那位比丘应该将他的心导向于某种激励的相。当他将他的心导向某种激励的相时,则产生欣喜;当他已欢悦时,则产生狂喜(rapture);当心被狂喜提升时,则身变得宁静。身宁静的一个人体验快乐;快乐者的心变得专注得定。他如此反思:“我为了导向心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让我把它撤回。” 因此他就撤回心,不寻思或检查。他了知:“以无寻思、无检查,身内充满具念,我很快乐。”

再者,阿难!一个比丘住于在诸受当中……在心里……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已经除去对此世间的贪婪和悲伤。当他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时,生起身所基于的,或身里的热恼,或心的倦怠,或这心向外被扰乱。阿难!那样,此比丘的心接着应该被导向某些激励的相。当他的心被导向某些激励的相时,则产生欣喜;当他已欢悦之后,则产生狂喜(rapture);当心被狂喜提升时,则身变得宁静;身已宁静,则体验快乐;此快乐者的心,则得定。他如此反思:“我为了将心导向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让我把它撤回。” 因此他就撤回心,不思考或检查。他了知:“以无思想和无检查,内在地充满正念,我很快乐。”

阿难!通过这种方式,有通过由导向的修习。

那么,阿难!如何有通过由导向的修习呢?一位比丘不向外导向他的心,他了知:“我的心不向外导向。” 接着,他了知:“前后无限制的,解脱的,没有导向的。” 接着更进一步,他了知:“我住于在身当中观察思考此身,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我很快乐。”

阿难!一位比丘不向外导向他的心后,他了知:“我的心不向外导向。” 接着,他了知:“前后无限制的,解脱的,没有导向的。” 接着更进一步,他了知:“我住于在诸受当中观察思考诸受,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我很快乐。”

阿难!一位比丘不向外导向他的心后,他了知:“我的心不向外导向。” 接着,他了知:“前后无限制的,解脱的,没有导向的。” 接着更进一步,他了知:“我住于在心当中观察思考心,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我很快乐。”

阿难!一位比丘不向外导向他的心后,他了知:“我的心不向外导向。” 接着,他了知:“前后无限制的,解脱的,没有导向的。” 接着更进一步,他了知:“我住于在诸现象(法)当中观察思考诸现象(法),热忱、清楚地理解,具念,我很快乐。”

阿难!通过这种方式,有由不导向的修习。”

阿难!我已经教授了由导向的修习,也教授了由不导向的修习。阿难!任何一位出于对他的弟子们的怜悯,并且为了他们福利而期望的慈悲的导师该做的任何事情,我已经为你们做了。阿难!这些是树下,这些是空屋。阿难!你们要静坐禅修!不要放逸,以免以后懊悔。这是我们给你们的教诫。”

世尊如是所说。兴高采烈的尊者阿难,对世尊的宣说十分喜悦。

第一品蓭婆巴利品终。


SN.47.1-10SN.47.11-20SN.47.21-30SN.47.31-40SN.47.41-50SN.47.51-62SN.47.63-72SN.47.73-84SN.47.85-94,和SN.47.95-104


chanworld_yellow_burn_logo1

【Chanworld.org】2017.4.27-2018.12.12-1.2-MG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