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12.1-10,SN.12.11-20,SN.12.21-30,SN.12.31-40,SN.12.41-50,SN.12.51-60,SN.12.61-70,SN.12.71-81,和SN.12.82-93。
第二篇 因緣篇
《相應部》卷12【禪世界版】
第一章 因緣相應(相應十二)
第一品 佛陀們
SN.12.1-10
SN.12.1 緣起經
如是我聞。 有一次,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裡,世尊對比丘們說道:“比丘們!” – “大德!” 那些比丘回答道。
世尊如是說道:“比丘們!我將給你們教導緣起(dependent origination),你們要諦聽!你們要密切注意!我要說了。” – “是的,大德!” 那些比丘回答道。世尊如是說道:
【注】:“緣起”,是“依賴而集起”的意思。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緣起呢?以無明(ignorance)為條件(condition)而有諸行(volitional formations);以諸行為條件而有識(consciousness);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name-and-form);以名色為條件而有六處(the six sense bases) ;以六處為條件而有觸(contact);以觸為條件而有受(feeling);以受為條件而有渴愛(craving);以渴愛為條件而有取(cling);以取為條件而有有(existence);以有為條件而有出生(birth);以出生為條件而有老死(aging-and-death)、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生起(come to be)。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起,比丘們!這就稱為緣起。
比丘們!以無明的無餘褪去(the remainderless fading away)與息滅(cessation)而諸行息滅;以諸行息滅而識息滅;以識息滅而名色息滅;以名色息滅而六處息滅;以六處息滅而觸息滅;以觸息滅而受息滅;以受息滅而渴愛息滅;以渴愛息滅而取息滅;以取息滅而有息滅;以有息滅而生息滅;以生息滅而老死(aging-and-death)、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息滅,這樣就是整個苦蘊的息滅。”
世尊如是所說。那些比丘們興高采烈,歡喜世尊的宣說。
SN.12.2 緣起的分析經
在舍衛城。“比丘們!我將給你們教導緣起,並為你們分析它。你們要諦聽!你們要密切注意!我要說了。” – “是的,大德!” 那些比丘回答道。世尊如是說道: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緣起呢?比丘們!以無明為條件而有諸行;以諸行為條件而有識;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以名色為條件而有六處;以六處為條件而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受為條件而有渴愛;以渴愛為條件而有取;以取為條件而有有;以有為條件而有生;以出生為條件而有老死、悲傷、哀慟、痛苦、苦惱和絕望生起,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起。
【注】:取,即執取。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老死呢?在各種類別的眾生中,不同眾生的衰老,他們的越來越老,牙齒的破碎,頭髮灰白,皮膚起皺,活力的衰退,諸根退化:這就稱為衰老。在各種類別的眾生中,不同眾生的逝去(passing away),他們的毀滅(perishing),諸蘊的破裂(breakup of the aggregates),殘骸的倒下:這就稱為死亡。這樣,這個衰老與這個死亡,合在一起就稱為老死。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出生(birth)呢?在各種類別的眾生中,不同眾生的出生(birth),他們的正在出生(being born),入胎(descent into the womb),生產(production)、諸蘊的顯現和諸觸處的獲得。比丘們!這被稱為出生。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有呢?有這三種有:欲有(sense-sphere existence)、色有(form-sphere existence)和無色有(formless-sphere existence)。比丘們!這被稱為有。
【注】:有,即存在。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取(cling)呢?有這四種取:欲取(感官享樂取;cling to sensual pleasures)、見取(cling to view)、戒禁取(cling to rules)和自我論取(cling to a doctrine of self)。比丘們!這被稱為取。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渴愛呢?有這六種渴愛:對諸色(forms)的渴愛、對諸聲音(sounds)的渴愛、對諸氣味(odors)的渴愛、對諸味道(tastes)的渴愛、對諸所觸物(tactile objects)的渴愛和對諸精神現象(法)(mental phenomena)的渴愛。比丘們!這被稱為渴愛。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受(feeling)呢?有這六種受:眼觸所生(born eye-contact)受、耳觸(ear-contact)所生受、鼻觸(nose-contact)所生受、舌觸(tongue-contact)所生受、身觸(body-contact)所生受和意觸(mind-contact)所生受。比丘們!這就稱為受。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觸(contact)?有這六種觸:眼觸(eye-contact)、耳觸(ear-contact)、鼻觸(nose-contact)、舌觸(tongue-contact)、身觸(body-contact)和意觸(mind-contact)。比丘們!這被稱為觸。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六處呢?眼處(eye base)、耳處(ear base)、鼻處(nose base)、舌處(tongue base)、身處(body base)和意處(mind base),比丘們!這些叫作六處。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名色呢?受(feeling)、想(perception; 知覺)、思(意志;volition)、觸(contact)和作意(注意;attention),這就稱為名;四大界(the four great elements)和四大界所派出生(derived)的色,這被稱為色。這樣,比丘們!這名與這色,合起來就稱為名色。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識(consciousness)呢?有這六種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比丘們!這就稱為識。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諸行(volitional formations; 諸意志形成)呢?有這三種行:身行、語行和心行。比丘們!這些就稱為諸行。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無明(ignorance)呢?不知道痛苦、不知道痛苦的集起(the origin of suffering)、不知道痛苦的息滅(cessation; 息滅)、不知道導向痛苦息滅之道(the way leading to the cessation of suffering)。比丘們!這就稱為無明。
比丘們!就是這樣,以無明(ignorance)為條件而有諸行(volitional formations);以諸行為條件而有識(consciousness);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name-and-form);以名色為條件而有六處(the six sense bases) ;以六處為條件而有觸(contact);以觸為條件而有受(feeling);以受為條件而有渴愛(craving);以渴愛為條件而有取(cling);以取為條件而有有(existence);以有為條件而有出生(birth);以出生為條件而有老死(aging-and-death)、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生起(come to be)。這樣就是這整個苦蘊的集起。
比丘們!以無明的無餘褪去(the remainderless fading away)與息滅(cessation)而諸行息滅;以諸行息滅而識息滅;以識息滅而名色息滅;以名色息滅而六處息滅;以六處息滅而觸息滅;以觸息滅而受息滅;以受息滅而渴愛息滅;以渴愛息滅而取息滅;以取息滅而有息滅;以有息滅而生息滅;以生息滅而老死(aging-and-death)、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息滅,這樣就是整個苦蘊的息滅。”
SN.12.3 兩條道路(The Two Ways)經
在舍衛城。“比丘們!我將給你們教導錯誤的道路與正確的道路。你們要諦聽!你們要密切注意!我要說了。” – “是的,大德!” 那些比丘回答道。 世尊如是說道:
“那麼,比丘們!什麼是錯誤的道路呢?比丘們!以無明(ignorance)為條件而有諸行(volitional formations);以諸行為條件而有識(conciousness);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name-and-form);以名色為條件而有六處(the six sense bases) ;以六處為條件而有觸(contact);以觸為條件而有受(feeling);以受為條件而有渴愛(craving);以渴愛為條件而有取(cling);以取為條件而有有(existence);以有為條件而有出生(birth);以出生為條件而有老死(aging-and-death)、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生起(come to be)。這樣就是這整個苦蘊的集起。比丘們!這就稱為錯誤的道路。
比丘們!什麼是正確的道路呢?比丘們!以無明的無餘褪去(the remainderless fading away)與息滅(cessation)而諸行息滅;以諸行息滅而識息滅;以識息滅而名色息滅;以名色息滅而六處息滅;以六處息滅而觸息滅;以觸息滅而受息滅;以受息滅而渴愛息滅;以渴愛息滅而取息滅;以取息滅而有息滅;以有息滅而生息滅;以生息滅而老死(aging-and-death)、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息滅,這樣就是這整個苦蘊的息滅。比丘們!這就稱為正確的道路。”
SN.12.4 毘婆屍(Vapassi)經
在舍衛城。“比丘們!在毘婆屍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達到正覺以前,還是一位菩薩(Bodhisatta)時,如是想道:“唉!這個世間陷入苦難,在其中它出生、衰老、死亡,它逝去並且重生,但是它不了知對這老死領頭的痛苦的出離(the escape of this suffering)。那麼,什麼時候能辨識出這老死領頭的痛苦的出離(the escape of this suffering)呢?”
比丘們!那時,毘婆屍菩薩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老死,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老死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 “出生會帶來老死,以出生為條件而有老死。”
比丘們!那時,毘婆屍菩薩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出生,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出生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有會帶來出生,以有為條件而有出生。”
比丘們!那時,毘婆屍菩薩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有,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有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 取會帶來有,以取為條件而有有。”
比丘們!那時,毘婆屍菩薩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取,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取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 渴愛會帶來取,以渴愛為條件而有取。”
比丘們!那時,毘婆屍菩薩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渴愛,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渴愛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 受會帶來渴愛,以受為條件而有渴愛。”
比丘們!那時,毘婆屍菩薩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受,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受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 觸會帶來受,以觸為條件而有受。”
比丘們!那時,毘婆屍菩薩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觸,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觸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六處會帶來觸,以六處為條件而有觸。”
比丘們!那時,毘婆屍菩薩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六處,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六處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名色會帶來六處,以名色為條件而有六處。”
比丘們!那時,毘婆屍菩薩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名色,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名色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識會帶來名色,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
比丘們!那時,毘婆屍菩薩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識,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識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諸行會帶來識,以諸行為條件而有識。”
比丘們!那時,毘婆屍菩薩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諸行,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諸行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無明會帶來諸行,以無明條件而有諸行。” 就是這樣,以無明(ignorance)為條件而有諸行(volitional formations);以諸行為條件而有識(consciousness);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name-and-form);以名色為條件而有六處(the six sense bases) ;以六處為條件而有觸(contact);以觸為條件而有受(feeling);以受為條件而有渴愛(craving);以渴愛為條件而有取(cling);以取為條件而有有(existence);以有為條件而有出生(birth);以出生為條件而有老死(aging-and-death)、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生起(come to be)。這樣就是整個苦蘊的集起。
“ 集起,集起!” – 比丘們!象這樣,對於之前沒有聽說過的諸事物,在毗婆屍菩薩當中生起眼力遠見(vision)、智(knowledge)、慧(wisdom)、明(true knowledge)和光(light)。
(二)
比丘們!那時,毘婆屍菩薩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老死,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老死的息滅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出生便沒有老死,出生的息滅帶來老死的息滅。”
比丘們,毗婆屍菩薩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出生,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出生的息滅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有便沒有出生,有的息滅帶來出生的息滅。”
比丘們,毗婆屍菩薩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有,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有的息滅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取便沒有有,取的息滅帶來有的息滅。”
比丘們,毗婆屍菩薩這樣想:“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取,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取的息滅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渴愛便沒有取,渴愛的息滅帶來取的息滅。”
比丘們,毗婆屍菩薩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渴愛,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渴愛的息滅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受便沒有渴愛,受的息滅帶來渴愛的息滅。”
比丘們,毗婆屍菩薩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受,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受的息滅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觸便沒有受,觸的息滅帶來受的息滅。”
比丘們,毗婆屍菩薩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觸,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觸的息滅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六入便沒有觸,六入的息滅帶來觸的息滅。”
比丘們,毗婆屍菩薩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六處,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六處的息滅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名色便沒有六處,名色的息滅帶來六處的息滅。”
比丘們,毗婆屍菩薩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名色,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名色的息滅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識便沒有名色,識的息滅帶來名色的息滅。”
比丘們,毗婆屍菩薩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識,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識的息滅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諸行便沒有識,諸行的息滅帶來識的息滅。”
比丘們,毗婆屍菩薩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諸行,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諸行的息滅呢?” 於是,毗婆屍菩薩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無明便沒有諸行,無明的息滅帶來諸行的息滅。就是這樣,無明的息滅帶來諸行的息滅,諸行的息滅帶來識的息滅……這樣就是整個苦蘊的息滅。” – “
息滅,息滅!” – 比丘們!對於之前沒有聽說過的諸事物,在毗婆屍菩薩當中生起眼力遠見(vision)、智(knowledge;知識)、慧(wisdom)、明(true knowledge; 真知)和光(light)。”
SN.12.5 屍棄(Sikhi)經
“比丘們!當屍棄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
(其餘同SN.12.4)
SN.12.6 毘舍浮(Vessabhu)經
“比丘們!當毘舍浮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
(其餘同SN.12.4)
SN.12.7 拘留孫(Kakusandha)經
“比丘們!當拘留孫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
(其餘同SN.12.4)
SN.12.8 拘那含(Konagamana)經
“比丘們!當拘那含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
(其餘同SN.12.4)
SN.12.9 迦葉(Kassapa)經
“比丘們!當迦葉世尊、阿羅漢和遍正覺者……。”
(其餘同SN.12.4)
SN.12.10 喬達摩偉大的釋迦族聖人經
“比丘們!在我達到正覺以前,還是一位菩薩(Bodhisatta)時,如是想道:“唉!這個世間陷入苦難,在其中它出生、衰老、死亡,它逝去並且重生,但是它不了知這老死領頭的痛苦的出離(the escape of this suffering)。那麼,什麼時候才能辨識得出這老死領頭的痛苦的出離(the escape of this suffering)呢?”
比丘們!那時,我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老死,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老死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 “出生會帶來老死,以出生為條件而有老死。”
比丘們!那時,我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出生,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出生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有會帶來出生,以有為條件而有出生。”
比丘們!那時,我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有,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有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 取會帶來有,以取為條件而有有。”
比丘們!那時,我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取,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取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 渴愛會帶來取,以 渴愛為條件而有取。”
比丘們!那時,我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 渴愛,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 渴愛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 受會帶來 渴愛,以受為條件而有 渴愛。”
比丘們!那時,我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受,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受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 觸會帶來受,以觸為條件而有受。”
比丘們!那時,我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觸,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觸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六處會帶來觸,以六處為條件而有觸。”
比丘們!那時,我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六處,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六處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名色會帶來六處,以名色為條件而有六處。”
比丘們!那時,我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名色,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名色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識會帶來名色,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
比丘們!那時,我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識,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識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諸行會帶來識,以諸行為條件而有識。”
比丘們!那時,我如是想道:“‘什麼東西會帶來諸行,以什麼東西為條件而有諸行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無明會來諸行,以無明條件而有諸行。” 就是這樣,以無明(ignorance)為條件而有諸行(volitional formations);以諸行為條件而有識(consciousness);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name-and-form);以名色為條件而有六處(the six sense bases) ;以六處為條件而有觸(contact);以觸為條件而有受(feeling);以受為條件而有渴愛(craving);以渴愛為條件而有取(cling);以取為條件而有有(existence);以有為條件而有出生(birth);以出生為條件而有老死(aging-and-death)、悲傷(sorrow)、哀慟(lamentation)、痛苦(pain)、苦惱(displeasure)和絕望(despair)生起(come to be)。這樣就是整個苦蘊的集起。
“ 集起,集起!” – 比丘們!對於之前沒有聽說過的諸事物,在我當中生起眼力遠見(vision)、智(knowledge)、慧(wisdom)、明(true knowledge)和光(light)。
(二)
比丘們!那時,我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老死,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老死的息滅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出生便沒有老死,出生的息滅帶來老死的息滅。”
比丘們,我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出生,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出生的息滅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有便沒有出生,有的息滅帶來出生的息滅。”
比丘們,我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有,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有的息滅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取便沒有有,取的息滅帶來有的息滅。”
比丘們,我這樣想:“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取,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取的息滅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愛便沒有取,愛的息滅帶來取的息滅。”
比丘們,我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渴愛,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渴愛的息滅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受便沒有渴愛,受的息滅帶來渴愛的息滅。”
比丘們,我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受,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受的息滅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觸便沒有受,觸的息滅帶來受的息滅。”
比丘們,我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觸,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觸的息滅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六入便沒有觸,六入的息滅帶來觸的息滅。”
比丘們,我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六處,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六處的息滅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名色便沒有六處,名色的息滅帶來六處的息滅。”
比丘們,我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名色,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名色的息滅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識便沒有名色,識的息滅帶來名色的息滅。”
比丘們,我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識,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識的息滅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諸行便沒有識,行的息滅帶來識的息滅。”
比丘們,我如是想道:“沒有什麼東西才會沒有諸行,什麼東西的息滅才會帶來諸行的息滅呢?” 於是,我如理思惟,以智慧透徹地了解:“沒有無明便沒有諸行,無明的息滅帶來諸行的息滅。就是這樣,無明的息滅帶來諸行的息滅,諸行的息滅帶來識的息滅……這樣就是整個苦蘊的息滅。” – “
息滅,息滅!” – 比丘們!對於之前沒有聽說過的諸事物,在我當中生起眼力遠見(vision)、智(knowledge)、慧(wisdom)、明(true knowledge)和光(light)。”
第一品終。
SN.12.1-10,SN.12.11-20,SN.12.21-30,SN.12.31-40,SN.12.41-50,SN.12.51-60,SN.12.61-70,SN.12.71-81,和SN.12.82-93。
【Chanworld.org】2017.08.15-2018.12.12-1.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