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部》【禪世界版】KN.4如是語經4

眾一集眾二集眾三集眾四集


KN.4.4  眾四集

共一品

(KN.4.4.100-KN.4.4.112)


KN.4.4.100

如是我聞。世尊,阿羅漢如是說道:“比丘們!我是一位婆羅門,一直回應諸請求,雙手張開,持有我的最後之身,一位無上的醫生和外科醫生。你們是我的孩子們,兒子們:從我口中出生,從法中出生,由法所造,法的眾繼承人,而不是對諸物質事物的眾繼承人。

比丘們!有這兩種布施:一種諸物質事物的布施與一種法的布施。比丘們!這兩種布施中,這是最高的:一種法的布施。

比丘們!有這兩種分享:諸物質事物的分享與法的分享。比丘們!這兩種分享中,這是最高的:法的分享。

比丘們!有這兩種援助:諸物質事物的援助與法的援助。比丘們!這兩種援助中,這是最高的:法的援助。

比丘們!有這兩種供養:諸物質事物的大規模供養與法的大規模供養。比丘們!這兩種大規模供養中,這是最高的:一種法的大規模供養。”

他,慷慨給予,

進行法的大規模供養,

對一切眾生憐憫的如來:

對人和神的眾生中最好的那類中的一員

而活着的眾生向

已經超越了存在流變的人禮敬。

KN.4.4.101

如是我聞。世尊,阿羅漢如是說道:“比丘們!有這四種易得且無咎的微乎其微之物。是哪四種呢?比丘們!糞掃布(cast-off cloth)是易得且無咎的微乎其微之物。比丘們!施食是易得且無咎的微乎其微之物。樹下是易得且無咎的微乎其微之物。用發酵尿所製藥物是易得且無咎的微乎其微之物。比丘們!這些是四種易得且無咎的微乎其微之物。比丘們!當一位比丘滿足於易得且無咎的微乎其微之物時,我說他有沙門生活諸支之一(one of the component factors of the contemplative life)。”

滿足於無咎、微乎其微

和易得之物,

他的心對住宿、服裝、食物或飲料不會煩惱:

四方對他沒有阻礙。

這些被宣告為

對沙門生活合意相投的諸事物,

由不懈怠放逸

和知足的比丘所擁有。 

KN.4.4.102

如是我聞。世尊,阿羅漢如是說道:“比丘們!我告訴你們,諸煩惱污流的終結是對一個知道和看見的人說的,而不是對一個不知道和看見的人說的。對於一個知道什麼和看見什麼的人,會有諸煩惱污流的終結呢?對一個知道和看見“這是痛苦”的人, 有諸煩惱污流的終結。對一個知道和看見“這是痛苦的集起”的人, 有諸煩惱污流的終結。對一個知道和看見“這是痛苦的息滅”的人, 有諸煩惱污流的終結。對一個知道和看見“這是痛苦息滅之道”的人, 有諸煩惱污流的終結。對一個用這種方式之道和用這種方式看見的人,有諸煩惱污流的終結。”

對一位修學中的有學(learner in training)而言,

順着直道(straight path)而出現:

首先,終結之智(滅盡智);

其次,無上智(完全智; the gnosis unsurpassed);

其次,解脫者之智(the gnosis of one released) –

解脫智,最高級的

終結之智:

“諸束縛被終止”

當然不是由懶惰的

不懂的傻瓜

而有得到成就的

束縛解除

和一切系縛的鬆脫。

KN.4.4.103

【注】:參見SN.56.22。

如是我聞。世尊,阿羅漢如是說道:“比丘們!那些眾沙門或婆羅門不如實地了知“這是痛苦”;不如實地了知“這是痛苦的集起”;不如實地了知“這是痛苦的息滅”;不如實地了知“這是導向痛苦息滅之道”:對我來說,他們不是沙門中的沙門或婆羅門中的婆羅門,而且,這些尊者沒有親自以證智(direct knowledge)實現它,在這當生中沒有進入並住於沙門義的目標或婆羅門義的目標(the goal of asceticism or the goal of brahminhood)。

可是,比丘們!那些眾沙門和婆羅門如實地了知這些事物:對我來說,他們是沙門中的沙和婆羅門中的婆羅門,而且,這些尊者親自以證智(direct knowledge)實現它,在這當生中(此時此地)進入並住於沙門義的目標或婆羅門義的目標(the goal of asceticism or the goal of brahminhood)。”

“那些不知道痛苦,

不知道痛苦的集起,

也不知道在何處痛苦完全停止,

和它在何處無餘息滅的人;

他們不知道

導向痛苦的緩和的途徑:

他們沒有心解脫

也沒有慧解脫;

他們沒有能力終止,

於是在出生和衰老上過活。

那些知道痛苦,

也知道痛苦的集起,

和知道在何處痛苦完全停止,

和它在何處無餘息滅的人;

他們知道

導向痛苦的緩和的途徑:

他們被賦予了心解脫

還有慧解脫;

他們有能力終止,

不在出生和衰老中過活。

KN.4.4.104

如是我聞。世尊,阿羅漢如是說道:“比丘們!那些對戒、定、慧、解脫、解脫智和眼力遠見(解脫智見)圓滿具足的比丘;那些勸誡,演示,指導,敦促,激發和鼓勵者;那些有能力正確地指出真正佛法的人:我告訴你們,看見他們,成就很大;傾聽他們的聲音……往見接近他們……侍奉照顧他們……隨念追憶他們……跟隨他們出家,成就很大。那是為什麼呢?

比丘們!通過與這類比丘們結交,與他們共享,侍奉照顧他們,迄今尚未完善的戒蘊(the as-yet-unculminated aggregate of virtue)會達到其修習的圓滿,迄今尚未完善的定蘊(the as-yet-unculminated aggregate of 定)會達到其修習的圓滿,迄今尚未完善的慧蘊(the as-yet-unculminated aggregate of discernment)會達到其修習的圓滿,迄今尚未完善的解脫蘊(the as-yet-unculminated aggregate of release)會達到其修習的圓滿,迄今尚未完善的解脫智和眼力遠見蘊(the as-yet-unculminated aggregate of knowledge and vision of release)會達到其修習的圓滿。據說這類比丘們是教師們、大篷車隊的頭領們、爭辯的捨棄者們、黑暗的驅散者們、光的製造者們、光輝的製造者們、光明的製造者們、光彩的製造者們、光亮的帶來者們、聖者們和賦有能看見的有眼者們。”

這是對知道的那些人

產生快樂的一種條件:

他們遵循聖人們的正法生活,

心裡從容安詳。

他們照亮了真正的法,

暉映它

閃閃發亮。

他們是光的製造者們,

成就了覺悟,

爭辯的捨棄者們。

他們有能看見的雙眼。

已經聽聞他們帶着正慧的訊息,

智證出生終結的明智者們

不會落入進一步的存在流變。

KN.4.4.105

如是我聞。世尊,阿羅漢如是說道:“比丘們!有一位比丘渴愛之處的這四種渴愛出生地,當渴愛出生時,就從那裡出生。是哪四種呢?比丘們!或者一位比丘因為衣服而渴愛,當渴愛出生時,就從那裡出生。或者一位比丘因為施食而渴愛,當渴愛出生時,就從那裡出生。或者一位比丘因為住宿(lodging)而渴愛,當渴愛出生時,就從那裡出生。或者一位比丘因為存在流變(becoming)或非存在流變而渴愛,當渴愛出生時,就從那裡出生。比丘們!這些是一位比丘渴愛之處的這四種渴愛出生地,當渴愛出生時,就從那裡出生。”

【注】:becoming,流變,遷流。坦尼沙羅比丘,有時用becoming表示存在(being)的意思。在此世間的存在,自然是在流變。

以渴愛為伴侶的一個人,

長久地流轉輪迴。

既不在這裡的此狀態

也不在別的任何地方

他會超越流轉輪迴。

知道這個過患 

–  渴愛帶來痛苦 –

沒有渴愛,

沒有執取,

充滿正念,

這位比丘過着托缽遊行生活。

KN.4.4.106

如是我聞。世尊,阿羅漢如是說道:“比丘們!那些父母在家裡被孩子們尊敬的家庭與梵天生活在一起。比丘們!那些父母在家裡被孩子們尊敬的家庭與第一眾天神生活在一起。比丘們!那些父母在家裡被孩子們尊敬的家庭與第一眾教師生活在一起。比丘們!那些父母在家裡被孩子們尊敬的家庭與那些值得供養者生活在一起。

比丘們!“梵天”是父母的一個同義語。“第一眾天神”是父母的一個同義語。“第一眾教師”是父母的一個同義語。“那些值得供養者”是父母的一個同義語。那是為什麼呢?父母為孩子做很多事情。他們關心他們,養育他們,將他們介紹給這個世界。”

對家人充滿慈悲的父母

被稱為“梵天”,

“第一眾教師”,

那些值得他們的孩子們供養的人。

因此明智者應該

以食物和飲料、

服裝和卧具、

塗膏和沐浴、

給他們洗腳

向他們禮敬,

恭敬。

向父母提供這些服務,

明智者們就在這裡受到稱讚,

並且死後

在天界歡欣鼓舞。

KN.4.4.107

如是我聞。世尊,阿羅漢如是說道:“比丘們!眾婆羅門和眾屋主對你們很有幫助,因為他們向你們提供衣袍、施食、住宿的必需品和為了病人的醫藥必需品。而比丘們!你們對眾婆羅門和眾屋主,很有幫助,因為你們給他們教導在開首、中間和結尾都是美善,並且涵義和言辭正確的法;因為你們從細節和本質上兩者說明梵行生活(holy life),極為完整和無上清凈。這樣,為了渡過洪流的目的,為了正確地結束痛苦,在相互依存中過梵行生活。”

在相互依存中的

眾屋主和無家者們

兩者都達到真正的法:

無上的離軛安穩。

無家者們

從眾屋主那裡接受必需品:

衣袍,住宿,

免受諸危難的護持。

而依止於那些善逝,

熱愛居家生活的眾屋主們

對具有聖慧的

阿羅漢們充滿信念,

專註於禪那(jhana)。

已經在這裡修習實踐

導向諸善趣之道的正法 ,

在天神的世界裡歡喜時,

他們歡欣高興,

享受着諸感官快樂。

KN.4.4.108

如是我聞。世尊,阿羅漢如是說道:“比丘們!任何詭詐的、固執的、多嘴虛談的、虛假的、傲慢的和不集中專心的比丘都不是我的追隨者。比丘們!那些比丘已離開這法和律(Dhamma-and-Vinaya)。就法和律而言,他們沒有達到增長、增加或豐富。

可是,比丘們!任何不是詭詐的,不是多嘴虛談的,而是覺悟的、柔順的和善加集中專心的比丘:都是我的追隨者。比丘們!那些比丘沒有離開這法和律(Dhamma-and-Vinaya)。就法和律而言,他們達到增長、增加和豐富。”

詭詐的、固執的、多嘴虛談的、虛假的\

傲慢的和不集中專心的:

他們沒有在

被正覺者(the Rightly Self-awakened One)教導的法上增長。

不是詭詐的,不是多嘴虛談的,

而是覺悟的、柔順的和善加集中專心的:

他們在

被正覺者教導的法上增長。

KN.4.4.109

如是我聞。世尊,阿羅漢如是說道:“比丘們!假設一位男子被一條可愛和誘人的河的流水所帶着。 然後另一位視力良好的男子站在岸上,看見他時會說“我的善男子!即時你被一條可愛和誘人的河的流水所帶着,此處的下游是一個有眾多波浪和漩渦、有眾多水鬼、羅剎的水沼。到達那個水沼時,你將遭受死亡或類似死亡的痛苦。” 於是第一位男子,聽到第二位男子的言語時,會手腳並用地逆流努力而行。

比丘們!我給你們這樣得比喻來說明一個義理。在這裡,這個義理是:河流的流水是渴愛的同義語。可愛和誘人的是六內處的同義語。下游的水沼是五下分結的同義語。眾波浪是憤怒與痛苦的同義語。眾漩渦是五種感官慾望之索的同義語。眾多水鬼、羅剎是異性們的同義語。逆流是放棄的同義語。手腳並用地逆流努力而行是激發活力精進的同義語。而站在岸上的實力良好的男子是如來、應供(阿羅漢)和遍正覺者的同義語。”

如果你們嚮往未來的

離軛安穩,

即使很痛苦,

你們應該捨棄

諸感官慾望。

正確地了知時,

隨着心很好地得到解脫,

到處

就有觸解脫。

一位慧成就者,

已經完成了梵行生活時,

被稱為已經走到了世界的盡頭,

已經超越。

KN.4.4.110

如是我聞。世尊,阿羅漢如是說道:“比丘們!當他行走着時,如果一位比丘生起一種感官慾望的想法(尋),一種惡意的想法,或一種傷害的想法,並且他沒有很快地捨棄、驅除、摧毀或抹去那種想法而不存在,那麼一位如此缺乏熱忱和無愧的行走着的比丘,被稱為是持續不斷地昏沉懈怠的和活力精進低下的人。

比丘們!當他站立着時,如果一位比丘生起一種感官慾望的想法(尋),一種惡意的想法,或一種傷害的想法,並且他沒有很快地捨棄、驅除、摧毀或抹去那種想法而不存在,那麼一位如此缺乏熱忱和無愧的站立着的比丘,被稱為是持續不斷地昏沉懈怠的和活力精進低下的人。

比丘們!當他坐着時,如果一位比丘生起一種感官慾望的想法(尋),一種惡意的想法,或一種傷害的想法,並且他沒有很快地捨棄、驅除、摧毀或抹去那種想法而不存在,那麼一位如此缺乏熱忱和無愧的坐着的比丘,被稱為是持續不斷地昏沉懈怠的和活力精進低下的人。

比丘們!當他躺着時,如果一位比丘生起一種感官慾望的想法(尋),一種惡意的想法,或一種傷害的想法,並且他沒有很快地捨棄、驅除、摧毀或抹去那種想法而不存在,那麼一位如此缺乏熱忱和無愧的躺着的比丘,被稱為是持續不斷地昏沉懈怠的和活力精進低下的人。

可是,比丘們!當他行走時,如果一位比丘生起一種感官慾望的想法(尋),一種惡意的想法,或一種傷害的想法,而他很快地捨棄、驅除、摧毀或抹去那種想法而不存在,那麼一位如此熱忱和有愧的行走着的比丘,被稱為是持續不斷地堅定的和活力精進得到激發的人。

比丘們!當他站立着時,如果一位比丘生起一種感官慾望的想法(尋),一種惡意的想法,或一種傷害的想法,而他很快地捨棄、驅除、摧毀或抹去那種想法而不存在,那麼一位如此熱忱和有愧的站立着的比丘,被稱為是持續不斷地堅定的和活力精進得到激發的人。

比丘們!當他坐着時,如果一位比丘生起一種感官慾望的想法(尋),一種惡意的想法,或一種傷害的想法,而他很快地捨棄、驅除、摧毀或抹去那種想法而不存在,那麼一位如此熱忱和有愧的坐着的比丘,被稱為是持續不斷地堅定的和活力精進得到激發的人。

比丘們!當他躺着時,如果一位比丘生起一種感官慾望的想法(尋),一種惡意的想法,或一種傷害的想法,而他很快地捨棄、驅除、摧毀或抹去那種想法而不存在,那麼一位如此熱忱和有愧的躺着的比丘,被稱為是持續不斷地堅定的和活力精進得到激發的人。”

不論行走着,站立着,

坐着,或者躺着時,

無論誰想到與在家生活相關的

諸邪惡想法,

他根本沒有走任何路,

迷戀於令人困惑的事物。

象這樣的一位比丘,

他沒有能力

觸及最高級的

覺悟。

可是無論誰

行走着,站立着,

坐着,或者躺着時,

克服想法(尋),

歡喜於想法的靜息:

象這樣的一位比丘,

他有能力

觸及最高級的

覺悟。

KN.4.4.111

如是我聞。世尊,阿羅漢如是說道:“比丘們!你們要完善戒德,並完善波羅提木叉(the Pāṭimokkha)。要按照波羅提木叉住於受到制約,完善(consummate)你們的行為(activity)和行境(sphere of activity)。修學訓練自己,已經行持諸修學規則(學處),看見在最輕微諸過失里的危險。

當一個人在戒德上圓滿時,就完善波羅提木叉(the Pāṭimokkha);住于波羅提木叉時,就完善其人的行為(activity)和行境(sphere of activity);修學訓練自己,已經行持諸修學規則(學處),看見在最輕微諸過失里的危險時 – 還需要做些什麼呢?

比丘們!當他行走着時,如果一位比丘當中的任何貪婪已被消除,那麼任何惡意將被消除,任何懶惰和遲鈍將被消除,任何躁動和焦慮(掉舉)將被消除,任何懷疑將被消除;如果他的活力精進被激發而不懈怠;如果他的正念得到建立而不受干擾;如果他的身體鎮定而不激動;如果他的心集中且統一:那麼一位如此熱忱和有愧的行走着的比丘,被稱為是持續不斷地堅定的和活力精進得到激發的人。

比丘們!當他站立着時,如果一位比丘當中的任何貪婪已被消除,那麼任何惡意將被消除,任何懶惰和遲鈍將被消除,任何躁動和焦慮(掉舉)將被消除,任何懷疑將被消除;如果他的活力精進被激發而不懈怠;如果他的正念得到建立而不受干擾;如果他的身體鎮定而不激動;如果他的心集中且統一:那麼一位如此熱忱和有愧的站立着的比丘,被稱為是持續不斷地堅定的和活力精進得到激發的人。

比丘們!當他坐着時,如果一位比丘當中的任何貪婪已被消除,那麼任何惡意將被消除,任何懶惰和遲鈍將被消除,任何躁動和焦慮(掉舉)將被消除,任何懷疑將被消除;如果他的活力精進被激發而不懈怠;如果他的正念得到建立而不受干擾;如果他的身體鎮定而不激動;如果他的心集中且統一:那麼一位如此熱忱和有愧的坐着的比丘,被稱為是持續不斷地堅定的和活力精進得到激發的人。

比丘們!當他躺着時,如果一位比丘當中的任何貪婪已被消除,那麼任何惡意將被消除,任何懶惰和遲鈍將被消除,任何躁動和焦慮(掉舉)將被消除,任何懷疑將被消除;如果他的活力精進被激發而不懈怠;如果他的正念得到建立而不受干擾;如果他的身體鎮定而不激動;如果他的心集中且統一:那麼一位如此熱忱和有愧的躺着的比丘,被稱為是持續不斷地堅定的和活力精進得到激發的人。”

在行走着時得到控制

在站立着時得到控制,

在坐着時得到控制,

在躺着得到控制,

在四肢彎曲和伸展時得到控制

– 上、下,和四周,遠至世界所及之處 – 

觀察諸現象,諸蘊的

發生和消失:

熱忱地如是住於的一位比丘,

沒有躁動,處於平靜 –

總是充滿正念,

修學覺知寧靜的掌握 –

被稱為是持續不斷堅定者。

KN.4.4.112

如是我聞。世尊,阿羅漢如是說道:“比丘們!此世間已經被如來現遍正覺。如來與此世間相離。此世間集起已經被如來現遍正覺。此世間集起已經被如來捨棄。此世間息滅已經被如來現遍正覺。此世間滅已經被如來證悟實現。導向此世間息滅之道已經被如來現遍正覺。導向此世間息滅之道已經被如來修習。

比丘們!在包括其眾天神、眾魔羅、眾梵天的此世間世間中,在包括其眾沙門、眾婆羅門、其眾天人的這一代中的任何事物,都通過智力被看見、被聽到、被感知、被成就、被追尋、被沉思,已經被如來現遍正覺。因此他被稱為如來。

比丘們!從如來現無上遍正覺之夜到般涅槃於無餘涅槃界之夜中間,無論如來已經說了什麼,談了什麼,解釋了什麼,一切都如實不異。因此他被稱為如來。

比丘們!如來是行如其所教導者,是教導如其所行者。因為他是行如其所教導者,是教導如其所行者,因此他被稱為如來。

比丘們!在包括其眾天神、眾魔羅、眾梵天的此世間世間中,在包括其眾沙門、眾婆羅門、其眾天人的這一代中,如來是未被征服的征服者,完全看見者,神通力的運用者。因此他被稱為如來。”

這是世尊所說的義理。因此,關於這一點,有人說:

直接知道(證知)

此整個世間,

如實證知此整個世間,

離整個此世間,

在整個此世間無與倫比。

在所有方面

征服一切,

覺悟,

從一切諸系縛得到解脫,

他觸及至高無上的平靜 –

解除束縛,

沒有恐懼。

他煩惱已盡

沒有困擾,

獲得覺醒,

他的諸懷疑已被切斷;

已經成就行為業的終結,

在諸獲得的摧毀中得到解脫。

他是被祝福尊崇的,已經覺醒的。

他是一頭無上的獅子。

在包括其眾天神的此世間,

他轉動梵輪。

已經皈依佛陀的

眾天神與眾人如是所做,

聚集着,

向徹底圓熟的偉人禮敬:

已被調御(tamed),

他在那些能被調御者中最佳;

鎮定自若,是那些能得到鎮定者中的先知;

得到解脫,

在那些能得到解脫者當中至高無上;

已經越過,

在那些能越過者中最為第一。


KN.4.4《眾四集》終。


眾一集眾二集眾三集眾四集


【Chanworld.org出品】2017.09.07-2021.03.31-RM-MG